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一零一四章 此何人也

第一零一四章 此何人也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如果比对无误,录取的贡士名次,就会这样敲定下来。

若是比对有误,那就说明,这一科的会试,出了科场舞弊的大案。

真要如此的话,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人头落地了。

当然了,因为每一科春闱的考生都太多,类似徐光启、何如宠、贾继春这样的会试总裁官、副总裁官,对于各级阅卷官呈递上来的朱卷,是不会一份份全都亲自过目的。

他们只看被各个阅卷官公推的头几名朱卷,或者排在前十名、前二十名的朱卷。

崇祯皇帝听了这话,愣神了片刻,看着如今胡须都已花白了的内阁大臣兼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徐光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往下看去。

其实,类似宋时烈这样的情况,在大明朝的科举制度之下,并非孤例,也并不罕见。

为了杜绝科场舞弊的发生,特别是杜绝阅卷官们以及总裁官和副总裁官们,在会试排名录取的时候以权谋私,照顾自己的门生故旧,明朝的会试制度搞非常复杂。

参加礼部会试的举人们答完的卷纸,或者说写好的八股文,每篇交卷之后,是不能与阅卷官直接见面的。

而是由非阅卷官们先将写有考生姓名、籍贯等情况的一页封上,给一个编号,而这个做法,就叫做弥封。

这一次,崇祯皇帝着急看到结果,所以即便徐光启、何如宠等人已经算是很十分的尽职尽责了,到最后,他们也不过是亲自审阅了前五十名的朱卷而已。

那么这样做,是不是就能够杜绝科举制度的弊端呢,是不是就能够保证科举制度的公平公正呢?

当然不可能。

尔后,弥封好的卷纸,将转交给翰林院的那些守候在贡院的翰林或者庶吉士们,让他们用朱笔将考生的卷纸,原原本本、完完整整、一笔一划地誊写下来。

这一份份由翰林院的官员们用朱笔誊写的卷纸,就叫做朱卷。

而这种朱卷,才是各级阅卷官们,能够真正接触到的会试文章。

受命阅卷的各级阅卷官们,就是凭着这一份份他们完全不知道背后究竟是何人所作的朱卷,来决定会试录取与否,以及考生们的名次。

等到完全按照朱卷的内容,将预备录取的贡士名次排定了之后,阅卷官们会再次拆封原始的卷纸,一一进行比对。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