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第3/5页)
“说了什么?”
“她说,叔叔和你上学时是同班,你俩,早恋。”
“……”杨晔一拍沙发扶手,懊恼地说,“这臭孩子瞎说什么呢!不是指这个!如果她没说过,我可以告诉你,你听完就会懂了。”
于是,蒋赟就听杨晔说了章知诚上高中时的“故事”。
他没想到,身材高大、温文尔雅的章老师,上学时居然是个寄人篱下的小可怜。
章知诚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听他的名字就知道,他的父母期望他长成一个知识渊博、诚实有信的人。
但他们家运气不太好,章知诚的母亲在他七岁时因病去世,父亲又在他十二岁时因为工程事故意外去世,他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当时要么不在了,要么身患重病,所以,章知诚只能跟着姨妈一家生活。
那会儿是80年代,大家都穷,姨妈家凭空多了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对章知诚就没有好脸色。
章老师也曾有过吃不饱饭、做繁重家务,还要被打骂的经历。
他差点没能上高中,还是因为他的初中班主任极力劝说,才让姨妈同意他继续往上念。
那位班主任是位快退休的女老师,在章知诚上高中后,用微薄的工资承担了他三年的学杂费和饭费。
这一切,杨晔全都知道,因为她和章知诚是高中同班同学。
那个年代教育资源稀缺,大学还远未扩招,能考上的人凤毛麟角,并且是由国家承担学费。
章知诚学业优秀,对考大学满怀憧憬。谁知,他和杨晔高考的那年政策巨变,大学由免费改为了收费,这对章知诚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他的姨妈不可能给他出大学学费。
最后伸出援手的是杨晔的父母,帮章知诚缴纳了大学学费。而章知诚则在大学期间靠着勤工俭学给自己挣生活费。
就这样,他磕磕绊绊地从本科念到研究生,最后顺利毕业。
“你章叔叔毕业时,能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可以进大国企、大外企,但他执意要做老师,因为他的初中班主任对他影响巨大,他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可惜,那位班主任在他读大学期间生病去世了,都没机会看到他戴硕士帽的样子。”
杨晔回忆往事,说了好久,蒋赟一直听得很认真。杨晔说,“你章叔叔得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位班主任,我的爸爸妈妈,他有一个远房叔叔每年过年都会给他寄新衣服,汇一笔钱,还有读大学时,好几个老师都对他很照顾,帮他介绍工作……你说这些人图什么?是图你章叔叔学成以后用钱去回报吗?”
蒋赟问:“那叔叔……他还钱了吗?”
杨晔缓缓摇头:“没有,没有还过钱,连我爸爸妈妈的钱都没还。啊,当时他们还不是你章叔叔的岳父岳母,我爸妈一开始都不同意我和他在一起,一直到他读研期间才松的口。”
蒋赟问:“那章叔叔心里过得去?那些帮他的人,不膈应吗?不觉得他是个白眼狼吗?”
“白眼狼?”杨晔哈哈大笑,“小卷毛,你真可爱。其实吧,那些人帮助你章叔叔,都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的。至于你章叔叔心里过不过得去……你等等,我给你看点儿东西,你就明白了。”
杨晔去了一趟主卧,片刻后拿了一个牛皮纸袋出来,她坐回沙发,把纸袋里的东西拿给蒋赟看——都是一些手写的书信,还有几张复印件。
蒋赟拿起一张复印件看,发现是一张期末成绩单,门门功课都在95分以上。成绩单的主人是一个初二学生,名字里有个“霞”字,应该是女孩。
“你章叔叔工作以后,有了工资,就开始陆陆续续资助一些家庭困难的小孩上学,这些信,都是那些小孩写给他的。”
杨晔指着蒋赟手里的成绩单,“这个女孩叫周玉霞,我和你章叔叔从她上初一开始资助她,到现在,她已经念大三,以前每年都会给我们写一封信,去年她打工买了一部手机,现在改成发短信了。”
蒋赟放下成绩单,拿起一封信,信上的字迹并不端正,内容倒是很多,详详细细地记录着一个小女孩的生活:最近看了什么书;以后的理想是做医生;想去北京看天/安/门;作文被老师表扬了;和女同学吵架了……最后落款是:小霞。
在蒋赟看这些信时,杨晔说:“蒋赟,心里过不去这道坎,就把它给记着,记得别人对你的好,当你长大了,工作赚钱了,有能力了,你也可以变成一个帮助别人的人。”
蒋赟擡起头来看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