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一零一六章 致敬英烈

第一零一六章 致敬英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然而,这个题目看起来简单,却能考察出这一科的贡士们中间,哪一个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对于明末之时局拥有深刻的洞察与把握。

同时,这样一个策论题,也能够让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轻轻松松地,从五百一十名贡士之中找到那些真正符合自己要求的人。

崇祯皇帝布置了殿试策论题之后,皇极殿中很快就安静了下来,所有的贡士,全都跪坐于地,伏案疾书。

接下来,崇祯皇帝如同上一次殿试所做的那样,从龙椅上下来,在宽大明亮的皇极殿中来回走了两趟,并且还站在了黄宗羲的身边,认真地看了一会儿这个后世大名鼎鼎的思想家的策论答卷。

而一向恃才傲物、高冷倔强的黄宗羲,也发现自己与他人并没有多么不同。

“朕以为,当此之际,卿等若欲佐朕治天下,于华夷之辨则不可不察,今日殿试即以此为题,卿等且为朕剖析之!”

从表面上看起来,崇祯皇帝出的这一道殿试策论题,完全是一个送分题。

自从崇祯皇帝一次又一次地在讲武堂、近卫军中,反复不断地讲起太祖讨元檄文以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

大明朝天底下的读书人,但凡是有志于科举仕途的,就是再愚鲁再迟钝,这个时候也都已经知道了皇帝的想法和志趣。

正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崇祯皇帝的想法与志趣已经如此明确,天底下的读书人们,又岂能不投其所好!

当皇帝站在自己身边,注视着自己撰写策论的时候,一样紧张惶恐到发抖,而运笔的手臂更是不由自主地颤抖,以至于将点点墨迹洒在上好的宣纸之上而不自知。

直到身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从自己的身边离去,黄宗羲才长长地喘了一口气。

因此,这两三年来,京师与江南坊间,名师大儒们解读和注释太祖讨元檄文(即朱元璋《谕中原檄》)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

时至今日,黄河上下、大江南北的士林子弟,也早就把被背诵这篇太祖讨元檄文当成了一项必修课。

这一回参加崇祯四年春闱的这些人,自是没有例外。

是以,崇祯皇帝亲自定下的殿试策论题目一说出来,凝神细听的五百一十名贡士,全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有几个新科贡士,在崇祯皇帝话音一落,即铺纸磨墨,开始谋篇布局打草稿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