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亚征服史 > 第十三章 莫卧尔战争(1)

第十三章 莫卧尔战争(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阿米里惨案传到拉杰沙溪,群情激昂的移民和士兵到达爆发的边缘,请战书和请愿书铺天盖地地飞向许进臣的办公桌。用幕僚团的话说,“人民的意志不可违背”,许将军必须尽快做出出征莫卧尔的准备了。

雪片般的请战信函让许进臣异常愤怒,所谓的人民意志,在许进臣的认识里,就是第三次南亚战争中移民的狂热、愚昧、冒失、不负责任。就是人民的意志,积极推动那次失败的战争,也是人民的意志,在战争失败后,要求严惩擅自发动战争、“渎职”、“黩武”的前南亚总督和统帅部军政官员!

“将决策权交给一群目光短浅的农夫,对国家的损害远远超过一群暴君和dú cái者。”许进臣尊重新党提出的mín zhǔzì yóu,但他眼里的mín zhǔ只限于他认同的少数人,zì yóu必须在他认可的框架之下——在这点上,他的观点与东林党不谋而合,只是东林党认可的执政人群和zì yóu框架比许进臣认可的更狭隘。

“我不会在乎愚民的意愿,作为南亚总督,我保证他们不受莫卧尔人的侵害,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我没有义务让他们不劳而获。”许进臣冰冷地拒绝了幕僚团的劝说,“那些请战求战的移民,他们有多少真正见识过战争的危险和艰辛?有多少人认识到,新的莫卧尔战争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许进臣离开家乡的年龄太小,尚不能认识到本土农民的苦难,让许进臣认识到这一点的是肖凤芷。为了打破许进臣的妄想,肖凤芷整理出大量南亚和本土的资料和对比分析,这些民政问题许进臣之前从不过问。

长枪兵在都督府的崛起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随着火枪工艺与产量的提高,枪阵也慢慢退出明军作战序列。早期明军战术中,火枪兵作为长矛方阵的远程打击布置于方阵之前,类似于希腊长矛方阵前的轻步兵(弓箭手、标枪手、投石兵)。

明军长矛枪阵采用底比斯斜线和瑞士(?)“右刺”战术,斜线能有效削弱敌军正面的突击能力,防不胜防的“右刺”能最大可能地提高杀伤力,在早期战斗中,建奴完全无力抵抗长矛阵的进攻,几乎一触即溃。

皇太极偷袭北都,明军截断其退路,满洲兵被迫破釜沉舟,依靠决死的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冲锋,最终打破了长矛兵不败的神话,也让大都督对长矛阵的重视重新回到最初的阶段:长矛阵最大的优点不是无敌,而是速成。

高加米拉战役中,亚历山大以四万枪兵击败六倍于己的波斯军,自身损失不到三千,辉煌的背后隐藏着这样的事实:情势危急下,亚历山大不得不亲率伙友骑兵突袭波斯王车驾。如果不是波斯王在恐惧中逃离战场,希腊方阵就要全面崩溃了。

枪兵的强大依靠的是森严的枪阵,明军枪阵在喜峰口作战失利,皇太极认识到,枪阵在没有打破之前固然可以以一敌十,一旦枪阵被打破,明军枪兵的战斗力仍然不能摆脱明军孱弱的本质。可惜,皇太极认识到枪阵的弱点已经太迟,大都督已经获得征兵练军的权利,长矛兵成批成批地从训练场走出来,满洲军敢于拼死冲击枪阵的悍卒却越来越少,当建奴jīng锐老兵损伤殆尽,满洲伪朝的末rì到了。

虽然许进臣的抉择与肖凤芷认为的逃避心理无关——至少许进臣自己是这么认为的,但许进臣还是被资料中的内容镇住了,触目尽心的对比分析让许进臣沉思了数天之久。本土佃农的苦难,不愿相信的许进臣很快从四丫那里得到证实,四丫曾经经历的就是那样的生活!

东北战场的鏖战经验,火枪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明军的改组重建奠定了基础,从模仿西班牙方阵的冷热兵器交替掩护,到枪兵两翼掩护火枪兵zhōng yāng突击,再到明军全面火枪兵时代的到来,本土明军只用了十年!

南亚军换装新式滑膛枪的火枪兵近两万,大多数使用的仍然是老式的“二罐子”(注),甚至还有不少火绳枪。许进臣虽然多次联系本土军火商人,但朝廷和都督府对新式火枪的严格监控和昂贵的价格,让南亚军的数次采购计划搁浅。

阿米里惨案传遍整个南亚,莫卧尔以最快的速度派出使者商讨和平解决,明军边镇指挥使在统帅部授意下,要么拒绝接见,要么生冷地不置一词。其中,距离阿米里最近的美开亚边镇指挥使的回答最后被传达莫卧尔宫廷,被认为是明军的官方回答:阿米里惨案不是明军与莫卧尔的事情,是明军与阿米里的事情;明军的随后反击,不是明军的责任,是莫卧尔的责任。

莫卧尔宫廷针对美开亚指挥使的回答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一种认为惨案纯属意外,明军入侵纯属惩罚xìng进攻,问题可以和平解决;一种认为,就算惨案纯属意外,明军也将借此发起全面进攻,莫卧尔应该全民动员,准备全面战争。

莫卧尔和平派与战争派不相上下,在奥朗则布的授意下,莫卧尔军队的动员还是开始了,原本派往马拉特的军队被召回德里城下,随时准备前往东线战场。针对明军对阿米里及周边土邦的占领,莫卧尔德里驻军针锋相对,做出三面围攻的架势,企图迫使明军退兵。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