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南亚征服史 > 第八章 军队承包商(4)

第八章 军队承包商(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样,奥朗则布御驾亲征刚离开德里城,尤塔卡的明军支队就向德里挺进,仿佛这里才是明军主力似的。

阿格拉城的和谈很有些戏剧意味,谈判双方都知道对方的优势和缺点,双方都需要时间,却又都害怕时间拖得太久:明军驻留期间不仅粮食供应越来越紧张,需要应付的莫卧尔勤王军也越来越多;莫卧尔军的实力在增强,但明军的驻扎在莫卧尔腹地的驻留直接损害了莫卧尔的根本利益,如果他们不能证明自己有力量保护首都圈,帝国的崩溃也就不远了。

和谈进行到第四天,双方的强硬态度忽然都软化下来,双方都听到了不好的消息:许进臣得知尤塔卡支队在进军德里途中吃了小亏;奥朗则布听说一支规模不小的明军距离德里已经不足五十里。

帕劳斯帕接受奥朗则布的任命即返回德里,在这里,一支万人新军被移交给他,这是一支绝对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不超过十六岁,由此可见莫卧尔帝国的虚弱和奥朗则布的疯狂。这支过于年轻的军队一度让帕劳斯帕忧心,但很快他就从中找到了年轻的优势,这些少年有很强的服从xìng,并且相当部分拥有一定的军事素质——他们是夺嫡之战的牺牲品。

欧洲最优秀的几支军队,瑞士雇佣军起源于山区村社联社自保对抗神罗(奥地利)税官,每个佣兵自小便以村社为单位组织基本训练,作战的时候也是以村社为单位协同作战,他们的纪律来自互相监督和彼此照顾;西班牙步兵方阵的严密组织xìng不仅来自士兵对国王的忠诚和对上帝的虔诚,也来自严酷的训练和教官的皮鞭;荷兰步兵的纪律xìng则来自他们反抗西班牙暴政和宗教压迫(宗教裁判所)的决心;古斯塔夫的军队组织xìng接近瑞士雇佣军,但他们的纪律xìng不仅来自自律,也来自他们对国王的爱戴。

帕劳斯帕击败明军的消息很快传遍莫卧尔宫廷,这个消息是如此鼓舞人心,以至于莫卧尔上下都对帕劳斯帕充满感激和崇拜之情,接下来的几天明军没有攻城,更被莫卧尔人想当然地全部看成是帕劳斯帕的功劳。

奥朗则布在贵族们的强烈建议和请求下,决定重用帕劳斯帕,不过,他没有给予帕劳斯帕希望得到的zì yóu行动权利。皇帝授予他公爵头衔,交给他一支人数过万的莫卧尔军队,命令他负责这支军队的整编、装备、训练。

“这支军队,如果你能训练出不弱于你的雇佣军的水平,我将一次xìng给予你十万两金子的酬劳。”军队装备采购费用,奥朗则布先期支付一百万两白银,一袋子价值三万金路易的钻石(印度是世界第二钻石大国)。

只有有钱的zì yóu才是有价值的zì yóu,帕劳斯帕立刻接受了莫卧尔皇帝的委托——武装一支万人的军队,哪怕莫卧尔大多能自给自足,也是一笔巨大的生意,在帕劳斯帕看来,野蛮落后的东方国家,官员拥有绝对权利,贪污**缺乏起码的监督机制,他负责装备的采购,就等于这笔采购费用完全归他所有,愿意掏多少钱是他的个人zì yóu!

许进臣与许进雷会合,德里的援军也到达阿格拉,谨慎的奥朗则布并没有进城,却在距离城市五里之外的地方建立坚固的防线和营地。两支大军隔着阿格拉城对峙,明军没有把握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阿格拉的占领;奥朗则布希望阿格拉城能拖住明军部分兵力,撕裂明军的统一战线。

帕劳斯帕经过短暂的考量后选择了皮鞭教学,考虑到少年战斗力低下,以及短期内无法训练出合格的列兵,他将灵活的横列改为僵硬的纵列,并强行要求每个少年在队伍中保持自己的位置,任何脱离队伍的行为都将遭受严惩。这样,只用了短短十天的时间,帕劳斯帕完成了少年兵的初步训练,这些少年兵能机械地维持八列纵队持续推进。为了配合这个僵硬的队列,帕劳斯帕让前六排的士兵装备火枪,后面的队列则一律装备带刺刀的木枪,并对他们进行同样的刺刀训练。

为了检验自己的试验效果,帕劳斯帕毫不犹豫地派出两千人出城与李剑兰指挥的明军支队抗衡,这个冷酷的军队承包商不在乎这几千少年的死活,因为奥朗则布允许他三千人以内的“训练损耗”。

少年队毫无疑问地被明军横列的火力优势击溃,但这支年轻的队伍也给明军制造了很大的混乱。少年兵前六排的火枪兵基本上没有接近明军就被全部打死,但两千人组成的五个纵深超过五十行的纵队,却大多在最后执著地推进到肉搏的距离,并在明军的横线队列中击穿了数个空洞。

李剑兰很快看出这种队列的奥妙:密集的队列能够增加士兵面对死亡的勇气,五十人的纵深,有利于队伍推进更长的距离——在队列伤亡过半以前,后面的队列不会知道前排遭受的可怕命运,这样就可以保证他们继续保持前进的态势。

当然,这样的队列无法发挥军队的最大火力,也同样无法保证胆怯的士兵逃离队伍,但这种队列的最大优势是训练简单快速,李剑兰无法想象,如果莫卧尔人组织足够多这样的“敢死队”冲击明军队列,明军怎样保证自己的火力优势。少年兵初上战场的战斗中,两千少年大约伤亡五百人,却将整个明军排shè队形冲乱,如果不是她当机立断出动骑兵弹压,被冲乱的明军就不得不用刺刀与超过己方四倍的敌人战斗。

对于许进臣来说,如今的形势正符合他的利益,这种对峙局面足够他以强势地位逼迫莫卧尔签订城下之盟。明军有八成把握击败德里的莫卧尔军,六成把握攻陷德里城,但这样一意孤行也将导致明军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留在德里等于身陷死地,劫掠一番而去,则明显得不偿失。

“如果我们有十万大军,攻下德里,完全能继承莫卧尔帝国在南亚的霸权。”统帅部虽然早知道有这样的结果,近在咫尺却无法更进一步的胜利仍然让他们惋惜不已。

少数几个参谋(幕僚)劝说许进臣兵行险着,打下德里后死守一段时间,只要顶住莫卧尔残余势力的反扑,则明军就将拥有南亚道义上的领导权,但蒙奇围城战让许进臣对于困守孤城没有任何兴趣,哪怕死守德里的利益远高于风险,他也不愿意这样做。

“照原计划,我们的底线是甘德瓦尔的宗主权,尽量迫使莫卧尔承认维迪亚的高度自治。战争赔款不得低于一千万两白银,首付不得低于五百万。”甘德瓦尔南连高尔康达,西压莫卧尔德干行省,许进臣宁愿选择这样的逐步蚕食,这也是前南亚远征军的策略。远征军在后期受商人集团影响,原定南下计划变成西进,导致明军始终处于最大军事压力之下,否则也不至于让一次失败的战役压死整只骆驼。

李剑兰回军途中得到锁欢攻占尤塔卡的消息,直接转道与锁欢会合。锁欢对于这位被尊称为“女将军”的副帅很有些崇拜仰慕之情,直接将军队指挥官上交了。李剑兰也不客气,接过指挥权后即发起新一轮的进攻,沿途的情况她已经大致了解,德里周边空虚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