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内 > 第二百七十章 京口的文抄公

第二百七十章 京口的文抄公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比较有战斗力,或者在遭遇战中令人刮目相看的,反而是那些来自江北乃至中原背景的义从,或是常年借调的客军之属。

且无论他们战斗力优劣如何,只要有城墙的屏护,他们总是坚持到最后的一群人,

然后被城中三心两意的富室大户,给却说下放下武器出降,或是被砍了脑袋开门出去献功。

因为战线的前移,留在这里的主要是些二三线部队,或是一些损伤较大,需要就地修整的番号。

因为,梁军已经在对岸已经建立了桥头堡,所以作为海路新增援而来的客军,经过与本地的临时镇守官,初步协调之后,我们只要协助守御京口这个枢纽就好。

据说通过四海卫和兵事房的常年努力渗透,已经把江南诸道的山川地理,水文物候,人文风物,都给摸底和规划的一清二楚了。

大军一,沿途就有层出不穷的带路党和各种密探、暗桩,像是雨后春笋一般的冒出来。

甚至那些自据一方的地方守臣和镇将,还在对于出路前途的犹疑不觉和争执中,浪费宝贵时间的时候,他们的部下里和亲族里,已经早有内应,带着人开了城门,出迎大梁王师了。

因此因此大多数地方,打下来或者说拿下来,几乎没有费太大的气力和遇到多少像样的阻碍。因为心存疑虑或是害怕南朝清算的人,基本上都携家带口裹卷细软,在亲信护卫下,夺船过江北逃了,并没有太多就地抵抗的决心和意

另一方面,则是这些江南兵马的本身战斗力有限的因素在内,这里本来就不是什么民风彪悍的地区,反而饱受商业文化和物产丰富的熏陶,有些庸弱市侩。

驻地就在毗邻江岸的小金山西侧,说是山,其实就是一个不足百米高的大土坡,江南地区的山,普遍都很矮小,因此有点地形波伏,都可以冠以山名。

金山之所以出名,还是因为山上的龙游寺,不过他更有名的是另一个称呼,金山寺,没错就是后世白蛇传里,水漫金山的那个故事原型。

我此时所见,满山都是历代大小秃驴们,不停募集增建的各种佛堂、浮屠塔和珈蓝所,因此以“见寺,见塔,不见山”的风貌风貌特色,称著一时。

作为海6版图纵深辽阔的大梁,其实并不缺乏各种优质的兵员地,也不缺少吃苦耐劳的民众百姓。

而岭外军中的南兵,相比中原腹地的北兵,耐力和韧性或许胜之,但是体能和爆力上,就有所逊色了。

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东南之地,为南北之间缓冲的本土兵员,则往往是另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奇葩。

虽然,因为地处史上的财赋重地和传统经济达地区,令他们在装备训练上,有着不错的的投入,但是战斗意志和士气,就和相对高水准的生活环境成反比,而不怎么乐观了。

几乎是高喊着“岭外蛮子来了”之类的口号,在野战中击溃后就不可遏止的放了羊,被一路追逐着逃进城里,做了阶下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