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三国之雄霸天下 > 第五百四十二章

第五百四十二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也许自己建立的帝国在很久之后会灭亡,但是管宁为自己宣扬的新“五德终始说”却不会呗灭亡,定会影响深远。

尤其是在现在,太史慈终于知道为何新“五德终始说”在这时代的宣扬会阻力很少了,因为根本就是借助邹衍的理论而产生来的,所以虽然对人们的思想冲击很大,却容易被别人接受。一直以来,自己都自认为对管宁的新“五德终始说”极为了解,今天听了文芳的话。太史慈才蓦然发现,自己还是第一次站在历史地高度看待这种思想。原来的自以为是只不过是处于懵懂状态。

思考的结果就是,太史慈已经把管宁从当代第一内政高手上升到了思想为人的地步。

更重要的事情是,太史慈的眼界立时开阔了不少,甚至有一种跳出尘世俯瞰苍生的感觉。当然,这还要感谢眼前的这个文芳,否则自己绝对不会有这丝明悟。

却听文芳轻声道:“当然,五德终使的学说只不过是道家思想的一个方面而已,人心若不知足,即便没有万里江山。哪怕家财万贯之辈也会想着要长生不老,白日飞升。我们这些巫祈神女之所以会存在,说穿了就是供人修炼,进行采补之战用地。

想到这里。太史慈看向文芳,虚心请教道:“敢问文芳姑娘,这个五斗米教是怎么回事?”

恒范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文芳肃容道:“这事情还要从头说起。那要从我大汉的文艺与思想地根本谈起。”

太史慈和桓范对视一眼,没有想到这文芳这么有见地,说起话来,,居然是高屋建瓴。只见文芳款款道:“我大汉自建朝以来,无论是宫殿建筑、绘画艺术、文士思想无不以春秋战国时代的大学者邹葕的‘五德终始说’为根本,先皇光武帝便自称为奉天承运,受土德以兴,故此,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又或是地方豪强,最津津乐道地事情莫过于谈论‘天人感应’和‘五德终始’,文士之间的清谈之风近年来更是愈演愈烈。当然,这还和主上的新‘五德终始说’的大放异彩有关。现在谈论新‘五德终始说’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刚才徐子将先生在外面便在为达官贵人们阐发新‘五德终始说’。”太史慈和桓范立时对这文芳刮目相看,区区数语之间便道清了东汉的学术思想特点。这份本领只怕学术大家也不外如此吧。

同时太史慈也才知道管宁为何把自己研究出来的学问叫做新五德终始说,因为管宁根本就是受五行术数学说很深的人,反倒是自己这后来人。在这时代才另类的很。

想想也是,历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士之间那种说玄道妙的清谈不可能是突然从石头缝里蹦出来地神物,那一定要有一个前因后果。只是没有想到,这清谈的根源居然和三国时代分裂的种子一样,在东汉建朝的时候便已经形成了。

这一点太史慈在临淄和曹操初次见面的时候就曾听曹操说过,好像叫什么修炼“内丹”又或者什么“金丹”之类的。

!!

不过这种清谈未必不是好事,若是说古中国还有“思想解放”和“文艺复兴”的话,那么一定是就是这个时期了,各种言论和思想异彩纷呈,大放异彩。

自己以后建朝之后。一定要把这种风气保持下去。当然,光是坐在那里空口说白话的弊端是绝对不要地。毕竟青州强调脚踏实地。

至于说这么做会否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太史慈却有绝对的信心保证不会发生这种事情。

要知道新“五德终始说”地本质是在探讨人类的本质需要,以及在这种本质需要下要采用何种生产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学说。这种学说本身就在一直不停地进化中,把一切有益的思想都收为己用,根本不会固步自封,而且极为强调实践性,不合时宜的东西都是坚决摒弃的。

这一点和现代政治经济制度很不相同,因为新“五德终始说”源于中国文化的传统,虽然很新颖,但是确实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和生搬硬套别国得地理论制度完全不同。可以预见,不管以后有何种思想被新“五德终始说”所吸收,都可以被冠之以“君子养五德”,要“养”嘛,当然要有吸收有笑话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