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 > 第131章 还是缺铜

第131章 还是缺铜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1695年,日本铜矿出土价95文/百斤,出口价109文/百斤。

1705年,日本铜矿出土价191文/百斤,出口价113文/百斤。(形成价格倒挂。)

虽然这是铜矿价,但折合铜料,对比现在南宋官方450文每斤,还是便宜了不知多少倍。

日本在价格倒挂之后,便开始限制铜矿出口,很快价格就出现了上涨。

但日本的重大铜矿在16、17世纪才被发现,炼铜技术也是从中国学去之后才进步的。

加上其他物资,最少要五艘。

最后赵与芮问有没有办法再增加铜料产量?

全勇说,信州五万多户,十几万人,已经差不多,你再加几万人,没有现代机械,产量提升有限,除非再买下别的矿场。

两宋四大铜场,最大的在广东韶州,史记:“元额一千万斤,元年收一千二百八十万八千四百斤。”

那边铜是挺多的,但也是以前的事,现在产量同样锐减,关键还远。

公元708年,日本在武藏国秩父郡的山中发现了其历史上最早的铜矿,日本朝廷据此将年号改为和铜,并以武藏的铜矿为原料,仿照唐朝开元通宝铸造了日本历史上最早的法定铜钱“和同开宝”。

但由于铸钱技术有限,铜钱质量越铸越差,民间全部都用唐朝的开元通宝。

到公元958年,日本铸造了质量最差的乾元大宝后,后面六百多年,一直到重大的铜矿被发现之前,再也没有铸过法定铜钱。(民间私铸不算)

在这六百年里,包括宋、元时期,大部份用的都是宋朝和元朝的铜钱,甚至还有唐朝的铜钱在用。

赵与芮不可能去那边拍下铜矿,再自己干。

而且他在国内买一个矿场干干也就算了,你要买几个,朝廷诸公怎么想?

秦卓道:“可用铜钱,换日本铜矿。”

日本铜矿资料相当丰富,在1962至1708年,47年间,流入中国的日铜约一亿一千四百九十余万斤,相当于清朝近30年的铜产量,当时八大晋商控制着与日本的洋铜贸易,利润高达五十倍,赚的盆满钵满。

当时日本的铜多到什么地步?看看当时的铜价,对比现在简直不敢相信。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