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沂王要的是狗不是人 (第5/5页)
“是掌柜的。”
“听话,听话,听话,记着这三条,沂王要的是听话的狗,不是人。”
---
回来的路上,赵与芮愁眉不展,今天买了二十几个人,这又是一大笔开支,要不是在绍兴抄了齐家,他都没有钱这么浪。
后面十个说是不要付工钱,但前面的十个加起来月开支就接近六七贯,住么是有现成的房子,但吃还没算进去,这样一月开支肯定要超过十贯。
想想他在绍兴买只大母鸡都得七十五文,月开支五贯都是保守的。
“走,去菜场看看。”赵与芮未雨绸缪,走到一半,让牛宝带他们先回,他与周来继续逛逛。
两人来到菜场和其他市场转了一圈后,赵与芮发现这南宋物价真高啊,养这么多仆人要血亏。
他正好穿越到南宋经济最发达的时候,也是消费水平最高的时候。
此时一枚鸡蛋要五文,一枚鸭蛋要十文,一只公鸡居然要两百文(在他的理解来看,母鸡不是应该比公鸡贵吗?)
一头成年的牛要一百贯以上,一只羊也要三四贯,一匹驴大概十贯到三十贯之间,马价从十贯到一百贯不等,差距比较大。
粮价一石约两贯多,而在北宋时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九月,京西、京东、河北、河东、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等路大丰收,官方报告每斗米价格为7至8文钱,一石就是70到80文钱,这是宋朝粮价最低的年代,但坚持了二十几年,到仁宗时就已经涨到三百多文一石,翻了四倍。
之后随着宋朝经济发展,粮价越来越贵,熙宁(1068~1077)时又翻了倍,要六七百文一石,北宋灭亡后,南宋地盘小了,粮价更是飞涨,至南宋绍兴(1131~1160)初年,米涨至五、六贯一石,随后开始下降,保持在一贯左右;孝宗时期(1163~1189)又上升到每石二贯至二贯半左右,现在保持在两贯左右浮动。一石米大概在一百二十斤左右,比明朝时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