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铮铮大宋 > 第八十三章:三月末

第八十三章:三月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于是乎,赵旸当场宣布他技术司增设印刻案,并任命毕昇担任匠头,除了其四个儿子协力以外,授权其自行邀请工匠加入。

平心而论,哪怕是技术司辖下各案的匠头,也不在品级之中,但毕竟是官匠身份,这令毕昇父子极为激动,更别说赵旸授予了他们极大的自主权。

稍后,赵旸、沈遘又亲自带着毕昇父子五人前往参观即将落成的技术司新衙,向他们介绍哪里是新衙,哪里是他技术司专门为本衙官吏家眷准备的住房选址等等。

没错,鉴于技术司的特殊性,日后司内官吏、工匠及其家眷,日常都要居住在技术司本衙内,周围建起高墙与外界隔绝,甚至还会有禁军把守,以免机密走漏。

尤其是火药、火器,更是重中之重,这是官家钦点的。

顺便一提,范纯仁的决定得到了他父亲范仲淹的极力赞同,也不知老范是不是觉得自己不方便此时前往陕西,于是就派儿子陪同赵旸前往。

但不可否认,有范纯仁陪伴,自然有利于赵旸结识甚至招揽范仲淹昔日的那些老部署,比如王亢、郭逵。

可惜赵旸最希望结识的狄青,目前在宋辽边界的真定路一带任职,短期间内应该是无缘得见了。

交谈期间,赵旸也曾试探毕昇父子是否改良与掌握除活字印刷术以外的技术,但试探的结果让他颇为遗憾,即毕昇父子仅掌握与印刷术相关的技术,并无其他发明,这令赵旸感到遗憾之余,亦破除了他心中一个迷信:即便青史留名的名匠,也未必事事精通。

至少就他看来,当了一辈子工匠的毕昇,在技术改良方面其实是不如龙图阁学士燕肃的,只不过毕昇改进的印刷术这个足以影响整个华夏文化进展的技术,故青史留名。

为此,日后附近会有专为技术司官吏家眷而设的市集,提供衣吃住行所需,这块当前归吕大防负责,包括技术司官吏家眷的住房问题。

看着数千名木工正在建造的庞大衙院,毕昇亦不禁感慨他技术司新衙的占地,毕竟新衙占地面积远超工部本衙。

他们当初改良胶泥活字术时,可未曾想过会被朝廷看中,被请到这等官衙仁职。

不多时,吕大防闻讯而来,赵旸便将毕昇父子介绍给吕大防,顺便将毕昇一家十三口落户问题也交给吕大防负责,将新建成的家眷住处分派给毕昇一家居住。

足足呆了近一个时辰,赵旸与沈遘才带着毕昇父子回到工部本衙。

当然了,即便稍有遗憾,但毕昇父子的到来,亦有助于赵旸改变宋国国内受教育者的构成。

当前宋国,顶尖人才其实不少,这不今年科举又有一千三千多名进士之才步入仕途,这些人的才识就连赵旸也毫无把握能胜,但要推动整个国家的发展,既要靠顶尖人才,也要靠大量的中下层。

别看宋国去年州试多达四十万考子,但这数量相较二千余万总人口根本不算什么,国内大多数人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想要促进宋国文化、科技领域的爆棚发展,教育普及是必须的,这一点赵旸与范仲淹不谋而合。

因此,毕昇父子改良的活字印刷术非常关键,它能极大降低书籍的价格,使知识不再成为豪门、寒门专属,哪怕是寻常百姓也买的起。

为此,赵旸已经做好准备与朝中文官、御史再干一架,毕竟后者多半是不希望他这么干的,这是阶级立场不同所导致的政见差异。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