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国宝级学霸 > 国宝级学霸 第168节

国宝级学霸 第168节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国科院的4位院士,陈景润等人,还曾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告诫人们不要试图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了,因为只要没有能证明它的数学思想,在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都不可能证明猜想a。

而在一百年前,剑桥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数学大会上,德国数学家兰岛在他的演说中,将猜想a作为素数论中四个未解决的难题之一加以推荐,英国数学家哈代在歌本哈根召开的数学大会上也说,猜想a的困难程度是可以和任何没有解决的数学问题相比拟的。

因此,哥德巴赫猜想不仅是数论,也是整个数学中最著名与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而明夏想到的,就是自己应该如何去试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

她学习了陈景润在证明“1+2”时的筛法,也学习了挪威的布朗、意大利的蕾西等前辈在证明过程中的经验,试图在这个基础上,给出自己的一个新的理论思想的设计。

因为,她突然有了对证明“1+1”,也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灵感和大致的思路。

所谓“哥德巴赫猜想”,便是“任一充分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为一个素因子个数不超过a个的数,与另一个素因子不超过b个的数之和,记作‘a b’”,现今常见的欧拉提出的版本亦可以称为“关于偶数的哥德巴赫猜想”。

华罗庚是华国最早开始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人,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组织数论研究讨论班,选择哥德巴赫猜想作为讨论的主题。在五十多年前,陈景润先生已经成功证明出了“1+2”。

也就是说,明夏只要将“1+1”证明出来,再从点到面,深入去分析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就可以将这个世界三大难题之一证明出来。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困难在于,猜想最核心的证明部分是“如何确定在一个大于4的偶数中是否一定有两个素数同时存在的分析过程”,任何一种理论在没有连续情况下,是很难掌握它的发展规律的,而素数的特性更证明了这一 点。

在星际时代,明夏学过的理论有许多,但那些超前太多,拿出来用的话,证明过程也能繁琐得要死,说不准,用上几十年,都证明不出来。

因此,她还是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那些伟大的数学家,创造出一个一个新的数学思想来用。

想要证明这个猜想,是因为“希望之光”英语风采大赛上,温雅柔那句无意中的“1+1不只是2”,给了她灵感。

现在,距离她想到要证明这个猜想,已经是一个半月多以前的事了。

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明夏看了很多资料,发现,几百年来,人们几乎想了各种方法,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去证明这个理论,但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事例把问题包含在其中,而素数尺的发现打破了传统的认识观念,把素数的分布状态和调整形式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

所以,要想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任何人都绕不开对该公式的状态分析模式。

素数本身的特性就很怪异,现有的数学方法理解思路根本解决不了。世界数学界公认,用目前方法的改进,是不可能证明猜想a的,除非有人创立出一个全新的数学思想。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