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11节 第三帝国火箭之父

第11节 第三帝国火箭之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我,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生人”

“我,沃纳?冯?布劳恩,1912年3月23日出生,”

“我们自愿结为八拜之交从此以后白首同归,深情厚谊,生死不渝情同手足,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望上帝与我兄弟共鉴,不背信弃义,如有违背就如此碗,喝酒,摔碗,”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兄长现在就有难,兄弟岂能袖手旁观,第二天元首离开后,布劳恩马不停蹄地寻找新的试验场,组成技术攻关小组,投入紧张的研发工作,

★百度搜索,免费阅★

希特勒大失所望,这种像飞机一样的导弹速度慢不说,技术还很不成熟,差点要了他的命,说穿了就是在飞机上加装了一台简易脉冲喷气发动机,说导弹是抬举了,其实就是飞弹,希特勒在失望之余,也有点愤懑:发明这东西的人脑袋被驴踢了,搞出这种非马非驴的东西,你想啊,飞机可以重复使用,加兰德驾驶亨舍尔次,飞行两千个小时,击毁敌机69架,你倒好,让一架飞机“轰隆”一声报销了,成为一次性消耗品,多不划算呀,简直沒有经济头脑,

希特勒很想像卡尔超级大炮一样让工程下马,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要半个师的兵力伺候的卡尔超级大炮被他毫不心疼地下令炸毁,无奈制造飞弹的这个格哈德?费思勒股份有限公司后台硬的很,好多人都为他们说情,最后,元首只给予5万马克的资金支持,本意是让他们自生自灭,为了生存,这个顽强的公司把v1飞弹搞成了简易脉冲战斗机,也算是歪打正着,废物利用,

希特勒与施佩尔又马不停蹄赶往波罗的海,找德国最有才华的火箭专家布劳恩博士寻找灵感,这位火箭专家可不是爱娃?布劳恩的亲戚,出生于德国东普鲁士的一个贵族家庭,是个官二代,父亲是官迷,官当到农业部长,母亲是艺术家,会6门外语,还爱好天文学,俗话说,儿子随母,也许是因为母亲的原因,他幼年就迷上天空,老想着长上翅膀像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凡尔纳的他看了几十遍,经常做着骑着一发巨大的炮弹飞到月球找嫦娥姐姐玩的好梦,他对火箭如痴如醉,有一次,他从商店买了6支大号的焰火,绑在自己的滑板车上试验火箭,滑板车拖着火焰在大街上横冲直撞,男人们在躲避,女人们在尖叫,娃娃们吓得扑进大人怀抱里,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

当然,真正的成功是在成人之后,1937年4月,布劳恩选择了偏僻的波罗的海沿岸作为火箭试验基地,他表现出优秀的团队组织与协调能力,使这里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顶尖的火箭制造和试验机构,对新武器非常着迷的希特勒曾两次召见布劳恩,给他提供别墅,供应美食,战争爆发后,几万战俘供他驱使,到了月,布劳恩完成了毕生的梦想:v-2火箭试射成功,德国在这个领域遥遥领先,

其实,中国人早在宋代就发明了火箭,只不过更多的时候用來驱邪赶鬼,美国的罗伯特?戈达德才是现代火箭技术之父,1926年3月16日,他在马萨诸塞州沃德农场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但此人点子很背,沒人把他的发明当回事,还把他当成神经病,而布劳恩就非常幸运,他的遭遇再一次印证了官场的一句经典语:领导的支持是成功的关健,

v2是单级液体火箭,全长14米,重13吨,直径1.65米,最大射程320千米,射高96千米,最大飞行速度:4.8马赫,采用较先进的程序和陀螺双重控制系统,能把1吨重的弹头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离,火箭由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动,燃烧工质为液氧和甲醇,发射时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后按照弹上陀螺仪的控制,在喷口燃气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倾角弹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弹上接收机发射无线电指令控制,一分钟后,火箭已飞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达每小时5796千米,此时,无线电指令控制系统指令关闭发动机,火箭靠惯性继续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后以每小时大约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抛物线自由下落,击中目标,v2在工程技术上实现了宇航先驱的技术设想,对现代大型火箭的发展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成为航天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当然,作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超前科技产品,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也是致命的:由于制导系统的精度所限,误差较大,命中目标的误差率往往在十公里左右,要想精确打击,难呀,

在佩内明德火箭试验基地,当布劳恩洋洋得意地憧憬一年后用v2火箭袭击英国伦敦的美好前景时,希特勒给他浇了一头的冷水,他掷地有声地说:“亲爱的博士,我们花费巨资研发火箭,决不能满足于携带一吨的弹头,我要的是运载火箭,目标也决不能局限在英国,”

当时,布劳恩被元首的异想天开惊呆了,他争辩说,v2火箭不用战斗机护航,敌人无法击落,静下心來一想,他才觉得思想前卫的元首说的一点都不错,用一枚v2火箭的人力物力可以造三架双引擎轰炸机,还是那个问題:轰炸机能重复使用,火箭只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用价格昂贵的火箭发射一吨普通炸药,还不如派出苏联的图2轰炸机呢,图2载弹量也有一吨,据元首说,他已经在库尔斯克、罗斯拉夫尔大量仿造图2轰炸机,月产量将会达到240架,而v2火箭由于准确性较差,成为第三帝国又一个先进的神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在那个细雨朦朦的春夜,他与布劳恩整夜畅谈,谈德国眼前的困难,谈德国美好的未來,谈他们肩上的重担,谈起美国的火箭之父罗伯特?戈达德,以及同情德国的著名航空家林白,谈起苏联的卡秋莎火箭炮……一句话,无所不谈,俩人成了忘年之交,最后在施佩尔的见证下,俩人针刺食指滴血盟誓,成了拜把子兄弟: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