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中华苍穹 > 第二百二十九章 材料革命

第二百二十九章 材料革命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直到三天后,捧着拂尘的寇连材原本还想悄悄的找回皇上就是了。可在工厂数名主管的陪同下跑遍了整个工厂都没能找着皇上,一心急的他就在厂子里大叫:“皇上,俄国公使求见,唐大人让奴才请皇上回行宫。”

狗屁行宫,就一排火车厢,光绪直接住进厂子里,:。连驻地都没找。

“哦,俄国有决定了是吗?”

才从机床里走出来的光绪一脸油污站的在寇连材面前,寇连材竟没能一下子认出来:“回皇上话,朝廷大事奴才哪里知道。唐大人只是让奴才急请皇上回行宫议事。”

当然试验也不是没有发现问题。船轴有点过热出现卡顿,右侧船体隔舱梁发生变形导致相关的三个水密舱失效,两座主炮塔的减震弹簧中的八个中有三个失效,一个液压退制器密封盖螺栓断裂而出现漏油……虽然都是不致命问题。但切切实实对舰支有着长远的影响。光绪岛上参与试验的技术人员还在检讨原因和改善办法的时候,光绪却从电报里出现的最为核心的问题――材料。

船轴过热是因为材料耐热性不好热膨胀系数高,舱梁变形是因为材料强度不够,螺栓断裂估计跟材料抗冲击能力有关。虽然葫芦岛号上用的是刚刚研制出来的高性能镍钢,虽然镍钢的材料性能能达到设计要求,但材料的质地的均匀性才是考验工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光绪相信,等他们对问题部件的材料进行试验后一定能得到这个结论,:。这个不是光绪自吹,这年头能比他更懂材料的还没出现。自己这个原本即将去德国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可不是盖的。

说到材料,光绪脑子里现在全是材料的牌号。。弹簧钢、轴承钢、碳素钢、合金钢、甚至光绪现在考虑干脆将舰壳换成不锈钢。高性能的金属材料,就算后世那都是各个国家最顶级的军事机密。因为更高性能的材料和特殊材料都是为了某些军事用途而产生的,也因为有些这些新型的材料,也使得很多科学幻想想成了现实。比如现在同样在光绪岛上研制飞机的那波人迟迟不能成功,不就是因为发动机的材料还不能承受航空动力所需要的高压吗?

当然对于各国还是顶级军事机密的材料当然不是他这个民用机械工程师所能知道的,但后世那些已经军品淘汰成民品的材料那光绪可是心知肚明。随便从其中拿出一款材料那都是这些世界上最顶尖的材料,光绪不仅知道材料成份。还知道材料的制造工艺。但问题也就出现在工艺这一块。

谁都知道尖顶的材料要依靠顶尖的生产工艺,同样顶尖的生产工艺也能生产出尖顶的材料。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可光绪知道的这些材料可都是用后世的那些工艺生产出来的,现在的生产工艺还达不到生产这些材料的条件。就比如集中了大清全国之力的亚洲矿业下属的奉天钢厂,现在年产也不过一百万多吨。后世随便哪家钢厂也能达到。不是没有钱扩大生产,不是没有足够的材料,这就是生产工艺的限制。同样,也是工艺决定了材料质地的均匀性。不过一切都没关系,这不有光绪在嘛,光绪脑子里可有着经过无数次检验过后最精典的各项工艺。而工艺对应的设备都已经在科学院开始研发,有着光绪提供的准确的理论做依据,有着以国家财力做后盾,有掠夺计划做引导,设备的出现也就时间问题。

光绪脑子里太多可适用的材料。却知道是不是大清现在军工能力所能够生产出来的,不然不要说是镍钢,钨钢、锰钢光绪现在就可以拿出来生产。而针对葫芦岛号出现问题,所以光绪一头扎进了葫芦岛造船厂。军舰是这个世界上建造的最大的武器,也是一个国家军事能力的最高体现。自然是一个国家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的最高展示。想要了解这个国家最高的加工能力,海军造船厂无疑是最好的检验地点。

三天,整整三天。光绪不理厂外事务,就一脑门子扎在厂子里。每一台设备都要亲眼观看操作,有些看不明白了地方会更要自己动手,甚至亲自参与到生产设备的保养当中。就因为光绪想要了解生产能力和条件的第一首资料,以便于他拿出最合适的材料。

这三天里。光绪仿佛回到了那个为了研发新项目而没日没夜钻设备,拧螺丝的日子。与工人们一起喝着粗茶沫子谈论着设备的性能,与技术员们敞着衣襟讨论着新设备的应用,拍着桌子与工程师们争论的新的设计……没人知道眼前这个就是大清国的皇帝,工人们以为是新来的没有架子的技术员,技术员以为是江南造船厂派来学习的工程师。而工程师则认为他可能是科学员派来做技术支持的研究员。三天里,光绪没有离开厂子一步。渴了凉开水,饿了大食堂,三天的相处下来,大家对平易近人的李明本人的技术能力是相当的佩服。而知道光绪身份的人却是无比紧张。这几天里能上班的都是查过八辈祖宗的,但凡有些疑问或是表现未达上无佳的能不来的一律放假。最痛苦的就是杨东子,光绪不许他派侍卫,而他又不能不派。结果,那些小心翼翼四下潜伏的像极了小偷的保镖们,一但解释不清楚就可能挨揍,最后干脆撤了。

三天来,光绪对海军造船厂的工业能力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一些脑子里能立刻拿出来的数据都拿出来了。一项项关于工艺要求的数据要求被写成文件,一份份关于材料成份的内容也被记录下来。全新的工艺构思,全新的制造方法,全新的金属性能分析让所有人在目瞪口呆的同时,对新技术的应用投入了更的热情。

不得不说的是,这时的中国人是淳朴的、是善良的,没有更多利益纠葛的中国人更多的是想通过更精湛的技术能力来证明自己比别人更强。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