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网游竞技 >钢铁雄心之铁十字 > 第三章 线不如点 点不入面

第三章 线不如点 点不入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通过这项改良,螺旋自稳式火箭弹的成本从尾翼稳定火箭弹的**倍降低到了两三倍,射击精度却丝毫不降,唯一的削弱是因为矢量喷气的能量损失让弹丸的飞行速度和最大射程降低了5%左右。

“这是今天干掉的第4个澳大利亚炮兵营了吧?来他们也是越来越难缠了,越到后面炮兵阵地规模就越来越小。”隆美尔中将从望远镜里着近千米外刚才己方火箭炮连队开火的阵地被澳大利亚人从其他接应援护方向上打来的7磅和25磅炮弹覆盖,一边嘲笑着跟不上战斗节奏的澳大利亚人的事后诸葛亮,一边着扫除了远程重火力障碍后,己方的4号坦克配合默契地从刚才打开的缺口里冲杀过去,碾过两道堑壕,用侧射机枪屠杀着不及撤退的澳大利亚步兵,“从上午英国佬和犹大人的坦克集群撤退到现在也快大半天了吧,英国人还真是沉得住气啊,到现在都不把坦克部队重新投入进来救火堵漏,难道澳大利亚人的命在他们来就这么不值钱。”

…………

其实,如果隆美尔知道在另一个时空的后世,942年月的时候丘胖子会用6000加拿大人撞枪口战死在迪耶普登陆场来证明给斯大林“现在还不是萌军在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好时机”的话,那么他一定不会对现在发生的一切有那么深的感慨了。

“方向295,距离6000码,测高调整22码,目标:7磅速射炮群,齐射!”

2辆有着“行走斯图卡”或者“低吼母牛”称号的sdk25-2k型自走火箭炮随着所属炮兵连长的一声令下,总计96发口径达20mm、装载着65kg烈性炸药或90kg凝固渣油的重型火箭弹在5秒内相继从角铁发射架上离弦而去,对着5公里之外的一个澳大利亚步兵师配属的一处炮兵阵地飞去,6门美制m57mm反坦克炮和门762mm野战炮群在短短几十秒内被这种近似于刺刀肉搏的炮击炸成了飞灰,200多名澳大利亚炮兵的生命就这样永远停止在了观测校准目标、准备装弹的那一刻。

5公里左右的距离,超过了所有坦克炮和战防炮的射程,但是对于射程动辄0~20公里的远程间接火炮来说则是毛毛雨,即使是澳大利亚人用的762mm野战炮,在大仰角抛射的时候也能打出0公里的最大射程。可是现在他们却毫无建树地被射程只有他们一半多的敌人干掉了,这不能不让人为之叹息。

sdk25-2k型自走火箭炮走的是速度-火力-有限防护的路线,和普通的通用型sdk-25半履带车相比,这款火箭炮专用型的战车强化了装甲,把车体钢板强化到20mm,并外挂了额外的隔栅装甲以抵消高爆弹直接命中车体的机会。不过因为和作为运兵车用的原型相比,因为没有载人和仓储空间的需求,外观相对低矮,所以加厚了装甲的自走火箭炮型号最大战斗全重仍然保持在吨左右,这对于换装了柴油发动机和大型非交错负重驱动轮的改良车体来说,跑上70马的公路极速还是可以做到的。

在后世,隔栅装甲是一种用来对抗rpg神教的防护手段,对于没有串联战斗部的老式rpg破甲弹头来说,隔栅装甲可以有效隔离金属射流的形成时机从而保护坦克,但是众所周知这种添附的装甲对穿甲弹等动能反装甲弹头是毫无效果的,薄弱的角铁在高动能的穿甲弹头面前不过是多捅破一层窗户纸而已。

不过现在德国人也没打算用这种装甲增加车辆对穿甲弹的防御——维勒安让研发部门的人弄出这种东西,只是希望在遇到中小口径高爆弹直射的时候,可以把炮弹在命中车体装甲后再爆炸提前到命中隔栅装甲时就提前爆炸,以防止应力波直接摧毁厚度仅有20mm的半履带车钢板——实际上经过测试,这种设计可以让车体有效防御40mm的2磅炮和57mm6磅炮高爆弹的近距离爆炸,只有7磅(762mm)和25磅(mm)的高爆弹直接命中才可以炸毁车辆。

这样就在战场上出现了一个诡异地现象——大多数足以轻松秒杀sdk25-2k自走火箭炮的坦克炮、反坦克炮在防御战中够不到这种武器,而英国人的远程火炮在没有直接命中的情况下很难靠爆破的弹片杀伤这种快速的自走炮。

最关键的是——这玩意儿的部署和开火停留时间短的令人发指。一般50mm以上的自走加农炮、榴弹炮在开火时好歹还需要架开支撑地面的炮架,发射速度视口径大小一般也仅有每分钟数发。而德国人这种武器基本上对发射车辆没有什么后座力——这种20mm的大口径火箭弹沿用了德国人一贯的多喷口倾斜回旋喷射的方式获取弹头的旋转动力,因此不需要炮管和长行程导轨,对于发射车辆的后座力也就可以忽略不计,基本上开到哪儿一停车就能开炮。5秒钟后就可以重新开车跑路。这点时间根本不够缺乏训练和战斗素质的澳大利亚炮灰炮兵们观测、校准目标位置的,就更妄论在德国自走火箭炮跑路之前打出反制炮火了。

众所周知德国人的早期火箭炮弹药使用的往往是有4~26个倾斜喷口的火箭弹(对应50mm至20mm口径的火箭弹),弹药加工工艺复杂,每发弹丸需要加工许多火箭发动机和燃烧室,成本极其高昂,限制了德军在战争中对这种武器的大规模使用。

在芬兰战役之后到了苏联人解密、试用他们的bm-喀秋莎火箭炮后,德国人从苏联人的喀秋莎中吸取了不少有价值的好处,也在单发动机火箭弹技术上逐步加大了投入和技术积累——未来即将投入使用的全装甲覆盖、轮履双动力驱动的sdk-4型2管20mm火箭炮就会是一款吸收了苏式喀秋莎系列火箭炮优势的产物,所发射的也会是低自转、尾翼稳定的火箭弹。不过此刻因为测试稳定性和追求刺刀距离搏杀的需求,维勒安仍然坚持给隆美尔的部队配属了使用成本相对来说更为高昂、射程略短的sdk25-2k。经过佩内明德基地严密的空气动力学测算和模拟,这种火箭炮发射的20mm火箭弹倾斜式喷气口被减少到了2个以降低加工成本,不过维勒安对这种弹药最大的改良创举还不在于这些量上的简化:佩内明德火箭基地的专家在技术情报局的引导下,改良出了一种能够在数十秒的短时间内耐受超高温高压的钒铬合金材料,并以之制造了火箭弹的矢量引流道将2个倾斜喷气口所需的发动机从2台减少到了台——这也已经是矢量喷气的极限了,毕竟一个火箭发动机喷出的超高温高压气体能够被偏转40°的矢量角已经是非常不易了,不仅对材料考验很严格,喷射能量的损失也比较可观。(平面上最大是60°,但是折起在圆弧上,则只有40几度)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