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5 章 私塾三要素 (第4/5页)
夫子,不用说,就是他。
至于学生,李贵雨沉吟:李贵林的私塾已开了九年,口碑甚好,村人趋之若鹜。
他再开一家,村人会不会买账?
毕竟他现在外的名声实在一般,远不似李贵林有一条细水河的好声名。
……
思虑良久,李贵雨只得了一个利用现有的村学堂,积攒口碑的法子。
至此李贵雨的课堂除了教村学堂惯有的《三百千》《增广贤文》外,额外添了城里蒙学才有的《小学》、《对韵》、《论语》、《诗经》以及谢尚早年编的那本《七巧板拼法图谱》选录的九九八十一首唐诗。
为此,李贵雨甚至牺牲了他用功的一点点时间、自掏笔墨地抄编了教材——书本笔墨太贵,而村人多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脾性。
高庄村人对村学堂的要求原本不高,但若出同样的钱,孩子不仅识了字,还能掉几句“子曰诗云”、“锄禾日当午”,自也是十分欢迎。
由此李贵雨就如愿以偿地积攒了些人望——八月节的时候,便有邻村人跟自己村里正提出给他们村学堂换个类似李贵雨这样的夫子,哪怕加一些钱都可。
风声传来,高庄村人始审视李贵雨这个传言里因为无子,又被分家的李氏三房长孙,然后发现今春县试,李贵雨虽说落了榜,但他前四场取了县十五、县十三,县二十九、县二十七的成绩其实是周边几个村的头一份——李贵雨个人已是“雉水县正堂”鲜红大印认证了的正经读书人,府试、院试、童生、秀才预备。
李贵雨现虽不及李贵林有功名在身。但李贵林精力有限,所开私塾几年才空出一两个名额,还得优先李氏族人。
自己孩子想进去得等到猴年马月。
而城里私塾虽多,但来往接送麻烦。
由此就有心思活动的村人看上了李贵雨——毕竟李贵雨还年轻,村人如此想:今年不过二十五岁,县试五场已然四场进了县前三十。
细想起来,李贵雨这成绩对比二十八岁才过县试的李贵林来说其实不差,而学费则可便宜许多。
何况自家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都还两说。如此花一点点钱使孩子跟李贵雨先学学看,学得好再托人换私塾也不晚;学不来,不是读书的料也没关系,送城里学徒、学手艺,能有笔好字也是极大的优势。
怎么算,都不亏。
……
俗话说“中秋过后就是年”。中秋过后,县试近在眼前,由此李贵雨家常除了教书、用功之外不免思虑:县试过后,他势必要去府城府试、院试。如此一去两个月,他在村学堂的差事当如何保留?
参照李贵林现偶尔有事,私塾由李兴和代理,李贵雨以为他也当寻一个副手。
只是选谁呢?
贵祥肯定是不行的。
贵祥跟他虽是兄弟,但每每见面,都跟仇人一样。请他村学堂代课,没得被鹊巢鸠占。
贵吉还在念书,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