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科学发展观 第225节 (第2/5页)
当他颤抖地读过一行行的文字,去触碰先进而又开放的现代世界, 去感受新时代的文化和制度的时候, 那种格外渴望逃回安全区的情绪让人只觉得煎熬。
所以在北京的十几年里,他前半段时间都在靠学习和沉睡来处理崩溃的内心。
可是对于回到权力中心,不再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心情, 是从未消散过的。
相比之下,几个孩子则完全不是这样。
古代的皇子,要么因为接触权力太晚, 前期挠心挠肝想要争取,而做出许多过激的事情——比如康熙家的太子或者李世民。
而接触权力太早, 比如康熙本人,也不利于身心健康。
虞璁当时在兼职奶爸的时候,一直小心的控制着他们认知的阈值。
不要太多, 也不要太少。
既要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这个位子的神圣和重要,又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如果想要得到就得干掉所有人。
从当年带着两个孩子南巡开始,到所有孩子都跨过十岁的门槛,虞璁就开始想着法子,让他们参与到这个世界里,不做两眼不闻窗外事的读书人,而是去深刻而又清晰的去认知这个宫廷。
就比如说,十二岁开始,所有孩子都可以自由的选择,去八部或者大学里打杂。
现代的孩子要接受全面的基础教育,政史地理化生都是古代两千年智慧和历史的结晶。
可是现在,也就是嘉靖年间,其实还有很多东西没有萌芽——还不如让他们去学点实际的东西。
虞璁做的事情,实际也是在给皇嗣这两个字去神圣化。
如果只是放一个孩子去六部,可能还会让一群大臣趋之若鹜,把那位当亲儿子亲闺女一样百般疼爱。
但是如果结合阵营制度和六个孩子全部空降,事情就会好办的多。
——他们虽然难以感受到办公室政治的种种复杂气氛,毕竟也没有人敢给这样身份特殊的小孩子使绊子,但是也可以实际的接触每个部门的工作流程,去参与到各种繁琐但是新奇的事情中来。
而这,也是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的第一步。
朱载基作为长子,本身不太喜欢弯弯绕绕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