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苏厨 >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铁路

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铁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工厂里,同样要开辟扫盲班,一样有晋升,薪酬之类的相应鼓励政策。

在行政管理方面,苏油基本已经分派妥当,有过目不忘的判官晁补之;有熟悉蕃夷,商务,佛学的宁夏路转运使苏元贞;以及执行力比蔡京还猛的幕府掌书记毕仲游,加上战略大师种诂、章楶……现在他自己就成了万金油。

如今是春播时节,重点是种地,还有水利工程。

莱山一号的丰收,油菜的丰收,让兴州农人的收成高了三分之一,有了素油,将黍米换成小麦油菜来耕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宁夏三路种植的春小麦,如今麦苗已经成长了两个月,整个兴州河谷平原,全是一副荠麦青青的景象。

干的其实就是“代理州官县令”的职务,因此深得官员倚重。

又因为身份特殊,故府内衙役、仆从将之作为老爷的朋友来看待。

其中以刑名、钱谷二席最重,称其为“师爷”。

官员则称其为“幕友”,师爷则称官员为“东翁”。

比如晁补之、秦观、苏元贞,都曾经是苏油在杭州时的“幕友”,而苏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一个“师爷”一直没变,那个人是张麒。

朝廷的各路厢军也陆续开到了,苏油将之编为建设兵团,大体分作三部,懂文字的做工人,不懂文字的,三十五以上的做农人,剩下的修路。

蒸汽机已然开发成功,火车,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如果不是水运,拉煤走陆路,一百里价格翻一倍。

中国最苦逼的地方,就是本土煤产区在河套两侧,而工业发达地区,现在在蜀中、郑州、两浙。

后世近现代工业首先出现在英国,其主要原因就是煤铁、工商、航海几乎全部集中在一处,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其实这个制度不好,但那是相对于现代,在如今这行政管理粗放到令人发指的原夏国地区,堪称跨时代的巨大进步。

可不嘛,宋朝跨越到了清朝……整整八百年间……不过话说回来,那八百年间,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又得另说。

除了抓官员培训,还有教育。

苏油在各州都设立了小学,但是义务教育这种逆天的良政,却还不敢施行。

只能规定,除了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不读外,凡是进校读书的孩子,家长会得到很多招工,用人方面的优待。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