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苏厨 >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地居民在耕作的时候,经常发现一些形状奇特的石磨盘、石磨棒、石铲、石斧、陶壶等物,于是就把这些远古的遗物搬回家中,充当捶布石、洗衣板或者是用来垫猪圈、垒院墙……”

“也是受明润的指点,说是夏之始,或许在金属工具出现之前,要留意石,骨,角,陶等制品,当地居民的发现,自然就引来了我们的注意。”

“经过发掘,我们发现了东西并列的两座古城。东城因五渡河西移,只剩下两段城墙,西城的夯土城轮廓基本清楚,四面城墙基础多有保存。”

“西城垣略呈正方形,边长约百米。西城的东墙也就是东城的西墙,南墙长约八十二米,西墙长约九十二米。”

“在城址内还残留着与城墙同期的夯土建筑、奠基坑、窖穴、灰坑。”

“《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县下,班固自注:‘夏禹国。’”

“不过阳翟之名,经司马学士考证,应在周襄王时期才出现,当时北方翟人入据栎地,因其地在嵩山之阳,故而得名。”

“于此之前,其实应当叫夏邑、历地、栎邑、禹州!”

“《水经注》云:隅水东南流,经陵下,积为坡,坡方十里,曰钧台坡。”

“钧台,亦名夏台,《水经注》说得很详细:启筮亭,启享神于大陵之上,即钧台也。”

“几个奠基坑内,共出土有七具完整的骨架。明显是有意识地为建都奠基而施行的人祭。”

“尊经阁这一层的文物,都是在王城岗发现的文物。”

“根据明润的说法,这里的文物,存在分层堆积现象,这是古人在这里长期生活形成的,据司马学士研究,时间长达千年以上。”

“启筮,就是启王占卜的意思。水经注说那个地方就在钧台坡。”

“经过司马学士考证,阳,为嵩阳;翟,为野雉,栎地,说明其地多栎树,临近隅水。”

“当年韩景候迁都此地的原因,就是来到这里时见到野雉飞舞,在阳光下灿烂纷煌,情不自禁地赞叹‘阳哉翟也’。”

“那条小河,司马学士考证地图,认为就应当是颖水的支流五渡河。”

“受明润的启发,我们注意考查了那一带的地方名称,发现有一处山岗,名叫王城岗,周围环境,完全符合这些历史记载!”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