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司马妙计 (第2/5页)
司马懿沉默一会,说道:“海头距离赤谷城三千余里,若要远征,需各国同仇敌忾,万万不可有二心。西域地形复杂,气候无常,唐军粮草、辎重还望各国大王费心筹办。另外,出征乌孙,当一鼓作气,故望各国派出兵马,协助作战。”
龟兹王第一个响应,焉耆、疏勒、车师后部王也点头答应,鄯善、于阗的使节迟疑,司马懿厉声说道:“鄯善、于阗若无一兵一卒,待攻破乌孙,我必灭之二位使节归告乃王,‘唇’亡齿寒,这么浅显的道理,他们不会不知。”
鄯善本名楼兰。当年佛教东传,西域各国最早受到影响,西域国民笃信佛教,印度贵霜王迦腻‘色’伽一世曾于疏勒传布佛教,信徒众多。鄯善受佛教影响,将国名楼兰改为鄯善。国都名叫扞泥城,在后世若羌附近。鄯善王传闻为夏禹后人,本姓姒,夏朝灭亡,大禹后裔不愿受殷商奴役,随即西迁,辗转来到西域,传播文明,教以耕种,便在当地为王。传到汉末,大禹的后人早已不用祖姓,今日其国王名叫苏克提,与姒这个本姓早就八竿子打不着了。
于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说起和田‘玉’来,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于阗南边就是巍巍昆仑山,西接葱岭,国姓尉迟。
鄯善、于寘的使节见司马懿发怒,急忙表态说道:“回到国内,极力劝说大王发兵相助。”
司马懿知道,若是没有本地人为向导,在这广袤的土地上很容易‘迷’失道路,所以想尽一切办法,将西域六国绑上战车。
司马懿与六国约定于武德五年的五月初,会于龟兹国姑墨城。
………………
唐军五万多人马,沿着葱岭河(后世的塔里木河),在焉耆王派出的向导指引下,向姑墨进军。
蒲昌海距离姑墨两千多里,大军顶风冒沙,行进的极为艰难。葱岭河并非全程有水,有的地方河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河,表面上看不出什么,就是沙漠的样子。在这样的地方行军,是非常危险的。
这个时候,向导的作用就凸显出来。
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姑墨,全军士卒从上到下,人人好像脱了一层皮,疲惫不堪。
赵云和司马懿命令大军休整,恢复体力,等待六国士兵到来。
又等了半个月,也就是五月中旬,六国的士兵才姗姗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