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幻之盛唐 > 第六百八十四章 行途7

第六百八十四章 行途7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现在这里拥有北庭最大规模的军屯和储备仓,同时也是北庭营田判官和关市大使的驻所。

交河县虽然名为县,但作为昔日高昌的国都,其实是在一片巨大河泽中高达十丈的台地缓坡上,用土砖泥垒起来的宏伟大城,因其“地势高敝,人广昌盛”因而得名。

故高昌国在贞观年间被侯君集、薛万均攻灭前,曾是号称西域第一大国的强藩。

由于,高昌国前身乃是西汉大将李广利率领部队在前车师国境内屯田,所设立高昌垒,进而演变成的高昌郡,用后世的口号说,就是自古以来打上〖中〗国所有的烙印,只是五胡十六国的时候从中原管辖独立出去。

因此在西域列国中,高昌属于完全由汉人和汉文化主导的地区,居〖民〗主要为汉魏屯戍军民的后莆和逃避战乱的内地移民为主,再加上昭武九姓和其他西域国家的侨民为辅。因而高昌国建制,如官制、兵制、赋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脱胎汉晋,又自具特色,饮食、衣冠方面。则多少受到胡风西来的影响。

汉族传统文化在高昌占统治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道教具有一定的影响十六国时期又有袄教高昌流行,此后景教、摩尼教亦有经此流传内地,可谓百俗四汇之地。

早年鼻归的李酒鬼曾在此留诗道:“玉手开缄长叹息,征夫犹成交河北。

万里交河水北流,原当双燕泛中洲”。

当年岑参随高仙芝经此,曾作《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只雳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因其气候温暖,宜蚕,谷麦再熟,一年可以收获两次。有赤盐、

白盐、葡萄、冻酒、刺蜜、白面、叠布(棉布)及丝织品等多种著名土产,是内西域重要的粮仓和原料产地。

其地处天山南北孔道,丝绸之路北路冲要政治稳定,物产丰富,文化发达,中西使节、商客和僧侣过往频繁,乃是汉唐间中西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因此很容易因为聚敛了大量商路货殖之利而富足。

但是另一方面,因为国富而自大,甚至敢于勾结西突厥,阻断西域诸国往来大唐的贡使。于是唐太宗命侯君集、薛万均、姜行本等人发大军击破突厥援军,攻灭其国并有三郡五县二十二城之地,开设安西都护府鞠氏高昌王族的后代,至今还在长安城里混吃等死。

重置安西都护府后,由于军事需要和地理原因,给划入了北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现在他故地重游,已经是不胜唏嘘。

西州交河郡是故高昌国的旧治,下辖高昌、交河、柳中、蒲昌、

天山五县。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