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战之红色警戒 > 第500章 核弹研制

第500章 核弹研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不过,即使那些不肯留在华夏的犹太科学家也对救助过他们和他们的同胞的先锋军有一份好感,对于孟享在他们身边安置的留学生也是倾囊相授。

孟享也知道华夏的条件已经决定了引进来的方式太狭隘,于是从一开始,更多的是倾向于走出去,向外大派留学生。

原历史上,民国时期从12年到新朝建立,官私留学生的人数约为5万多人。而这个时空,仅仅先锋军这两年多公派出的留学生就有3万人,一个留学生一年资助不低于3000大洋。这笔上亿元的巨大开支也就是有孟享的军火费用能支持,要不然中央政府根本无法支撑。

人员方面也好解决,中央政府这些年办教育,也积累了不少的人才,31年的时候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人。而这些毕业和没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数都被集中到了联合战区来了。

此时联合战区内的大学数已经达到了近百所。而36年的时候,全华夏公私立大学、**学院以及专科学校的总数不过才110多所。

第500章 核弹研制

后世,在美国人爆炸了长崎原子弹72小时后,美国人公开发表的史密斯报告,就让全球震惊。)(**: 手打)

这份全名叫做原子能的军事用途:美国政府发展原子弹之官方报告也带给了当时在二战分赃大会上憋了一肚子气的华夏中央政府一个很大的震撼。

当时原子弹的威名经常的挂在人们的口中,老蒋当时背靠着美国也经常口爆原子弹。但别人的毕竟不是自己的,为了提高华夏的大国地位,老蒋也命令进行自己的核弹研究。主持研制的正是俞大维。

俞大维不光是当了12年的兵工署署长,在留德期间还专攻数理逻辑与哲学,也曾听过爱因斯坦讲授相对论,稍后还曾在德国修习“弹道学”,也算是当时华夏少数钻研“弹道学”的专家之一。本来,他的身份给了宽广的人脉也是一点。不过在先锋军这里,华夏国内优秀的科学人才,绝大多数都被先锋军搜集来了。

但在孟享的支持投资下,仅仅在先锋军资助下新建起了学校就有二十多所,而随着联合战区内思想的活跃,生活的提高,使得私立学校也增加了二十多家。虽然其中一些私立大学的规模还不如后世的小学规模大,但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那些老牌的学校,孟享更是全力支持。

联合战区内,公立的大学,以及私营入股的大学的投入,仅仅39-40年这学年,就让孟享投进去2亿多大洋,来应对不断扩张的大学教育。

随着7月份底完成了大学录取工作的统计来看,等到8月底新生入校后,仅仅联合战区内,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就可以突破十万人。

但这已经是极限了。

“原子弹需要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而且还是大量的!”孟享当时对俞大维这个相当于曼哈顿计划的格罗夫斯式的人物感慨道。虽然他已经提早了5年开始这个核弹计划,但美国人和德国人也早就开始了。

德国人在37年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铀计划,但中子被吸收引起铀原子裂变是在39年才被发现的,德国人一开始的研究并不是很上心。铀原子的经费只有100万马克而已,他们的科研力量集中到了火箭这个很有实战前途的项目上。

而且随着德国人迫害犹太人,在二战前有2000多名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了德国人前往美国。不过因为随着孟享的插手,从中截获了300多人。这已经是看在先锋军救助了那么多犹太人的面子和高薪聘请上,才拉来了这么多的人才。要不然,人家宁愿去和平安宁的美国。

不要小看这两千多人,这可是科技界的精英人物。美国的曼哈顿计划虽然最多的时候起用了53.9万人,但科学家最多时候不过也才4000多人而已。当然,其他文职人员的科学素养也很高,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

终究是因为先锋军的名气小了些,加上华夏太弱了,即使先锋军收拢的那300多科学家和工程师也大多数不算太出名的,那些著名的人才早就被美国人盯上了。不过这三百多人也是一大笔财富,分布在各大学院中完善着华夏的科技基础。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