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7 经济之与苏联的合作 (第3/5页)
成就感固然令人自豪。但是涉及到经济,李广就不那么爽了。
自从李广因为超前的眼光,把一千所学校一千个工厂简称双千计划弄的严重超支。就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超前了,有些头脑发热想玩大跃进。
又一项巨大的工程投资现在就摆在李广面前,而且这也是李广支持的,但是等到签字,李广又犹犹豫豫。
苏德战场的局势比起历史同期来说,对苏联要恶劣的多。时至今日,苏联仍未能展开反攻,尤其是北方战场仍然是被德军压着打的状态。
因此,印度洋上对苏联的补给线就显得更加重要。苏联仅仅给海唐国几十门大炮和数万条冲锋枪那是绝对不能满足李广的胃口的。而苏联现在又穷的要命,各项物资都紧缺无比,海唐国想从苏联得到更多物质上的好处,实在是太困难了。
傻乎乎的帮助苏联,那种事李广做不来,袁总理也不可能学雷锋。敲不来物资就敲点技术,盟军本来就有那么一条约定:科技合作。
经过几番外交谈判,正验证了那句话形势比人强。老大的红『色』苏联不得不向海唐国做出了让步,两国之间展开了几项科研合作。
在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过程中,海唐国年轻的外交官逐渐成熟。所谓兵多能出将,一个年轻人展『露』头角。
来自中国东北的王绪才年轻外交官,凭借他对俄语的熟悉以及对俄国的认知,更有对俄国的仇恨(其祖死于日俄战争中。所谓日俄战争,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的,乃是国家民族之悲哀),在谈判桌上死缠硬打,尽显一个外教官的风范。因其名字和大唐朝的外交家王玄策音相近,被袁总理赞为海唐国当代之王玄策。
和苏联之间的科研合作,说是合作其实只是好听一些。当然了,这个名义上的好听对于好大喜功爱面子的斯大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质是苏联出科学家出技术,在几个方面援建海唐国。
苏联的科技没有欧美发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苏联方面的技术也是有相当的独到之处。
海唐国首先从苏联敲诈的最重要的一个科研项目就是“风洞”。
海唐从美国好不容易购买了一条野猫舰载机的生产线。但是设计生产战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现成的生产线,最多能帮海唐国的航空工业引路。但是想真的做到研发一款战机,或者民用飞机。那需要的条件就多了去。如果认为有了一条生产线就能造飞机,就能制造新型战机。那纯粹是做梦。
尤其是李广对战机的目标并不在螺旋桨战机上,而是喷气式战机。
而设计战机,制造战机,有几个项目是必须的。发动机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苏联的水平,李广看不上眼,他另有打算。
不过设计战机,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那就是风洞。
风洞,这玩意说原理的话,并不复杂,不外乎是通过风机或者压缩气体吹过一个安装飞行器的通道,从而模拟战机在不同速度下的『性』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