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大明嫡长子 > 第312章 开中、简政(二合一、七千字)

第312章 开中、简政(二合一、七千字)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首先出现问题的就是“守支”,盐引的本质其实是一种‘欠条’,按照道理来说,商人拿到盐引守支,就可以取盐。

但在封建皇权下,皇帝本身会有克制不住的欲望,不断的去开出这个欠条。比如说整个国家一年产盐一百万引,但是京师里画出来的盐引,可能有两百万引。

这从永乐年间就开始了,永乐皇帝五征漠北,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

所以就有记载:当是时,商人有自永乐中候支盐,祖孙相代不得者。

当有盐引开始壅滞,不能按照规矩支盐的时候,就会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也就是“占窝”。

于是大明的北方的军需得到解决,朝廷的压力骤减,商人也能够参与到盐的生意里,各方都有动力去维持这样一套制度。

再后来,商人根据自己在开中法中扮演的角色又开始分化为边商、内商和水商。

因为长途运输始终面对成本极高的问题。所以商人想出一个办法,我为什么不能在边疆地区直接开垦土地、种植粮食呢?妒

所以明朝中前期开始出现了‘商屯’。他们用这些粮食换取盐引,然后将盐引卖给内商,直接获利,省去了后面再支盐、卖盐的流程。

内商也不愿意从事几千里的运输任务,与其这样还不如直接从有盐引的边商手中购买盐引,然后到盐场支盐。

道理很简单,你手里有盐引,侯爷手里也有盐引,你说盐场给谁支盐?

这个时候商人怎么办?妒

没办法,只能花银子去结交权贵和势要,这个行为就叫“买窝”。

这是从宏观角度来看盐法的败坏。

支取食盐以后,他们再分销给‘水商’,所谓水商就是沿着水路将食盐销售出去的群体。

而对于朝廷来说,只要有粮食,那就发盐引,至于是不是从别的地方运过来的,那也没关系。

所以中前期边疆地区商屯大兴,《明史》记载:明初,各边开中商人,招民垦种,筑台堡自相保聚,边方菽粟无甚贵之时。

整体上来说,其实是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粮食生产。

当然,故事的后来肯定不是这样美好。妒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