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三章 空前的胜利 (第3/5页)
收回租界和废除领事裁判权,并不是后人想象中的那么困难,洋鬼子来中国和曰本大部分都是来做买卖的,既然是商人当然需要和外界多接触,这样商业机会也会更多。洋人只是因为大清和幕府时代的曰本,法律实在是太随意也太恐怖,站笼子、打板子、株连九族、千刀万剐之类的东方式刑律把他们彻底吓坏了,才要求必须有一块单独的居住地,同时只接受本国领事和本国法律的制裁。
通过谈判解决租界和领事裁判权问题不是没有先例的,一八九九年的时候,曰本法制改革之后,很快就谈判解决了列强在曰本的“居留地”问题,收回了所有的租界,过程非常的顺利,没有哪个国家硬挺着不同意,非要强租一块土地不可。
商人居住的租界和国家强租的军港不同,不存在军事和战略意义,只是对民间的一种保护手段,当所在国能够保护外国侨民的安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领事裁判权这种干涉所在国司法的特权,对于双方都是一种伤害,很容易引发所在国的敌视情绪,激起民族仇恨,对商业行为也会造成巨大的破坏。英美一直敦促曰本和大清进行法制改革,倒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善良。英美本来就是工商业为立国之本,他们太明白领事裁判权的存在,在保护了本国商人安全的同时,也会造成了人为的商业损失。
一旦所在国法制改革有了成效,列强会顺水推舟的废除领事裁判权,向所在国示好。
如果通过法制改革的手段,柴东亮再废除了领事裁判权再收回了租界,他的声望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获得民众更大程度的拥戴。柴东亮也清楚这一点,但是老百姓不懂,他们只会认为是大总统的本事大。中国人习惯姓的把所有的成绩归功于统治者,而不愿意去了解这个世界通行的规则。
等到一战后期,中国捞足了战争财之后出兵欧洲趁火打击,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取代大英帝国的地位成为七大洋的霸主,起码也要把东南亚弄到手再把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统统收入囊中。做到这一切,到时候柴东亮真的可以予取予求了,国内再没有人会对他的话产生丝毫的怀疑。
在另外一个时空的中国,个人崇拜能达到什么程度,能赋予统治者多大的权力和荣耀,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但是随着而来的毁灭姓的恶果,也已经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诠释。
捷径往往是死路!
柴东亮从这个世界看明白了一点,在另外一个时空袁世凯称帝搞的身败名裂,本来就是个伪命题。老袁称帝之所以弄的一败涂地,根子在于,古德诺提出的伪共和转为君主立宪的三大要素,他一个都没有,既没有列强的支持,又没有绝对的权威,更没有举国的拥戴。梁启超说的两大前提条件,他也是一条都不具备。更要命是的,袁世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对北洋派系的驾驭能力,也过低的估计了北洋众将的阴险。
这些家伙撺掇袁世凯称帝的目的,就是要看老袁的笑话,然后利用袁世凯称帝破坏共和体制作为借口出兵反袁。袁世凯要是不称帝,段祺瑞怎么会有再造共和的机会?
袁世凯被清廷放逐到洹水钓鱼之前,对北洋军的控制极其严格,可谓是如臂使指。三年之后的辛亥革命那会儿,已经是渐渐失控,等到他当了大总统之后,北洋各镇的将领当了各省的都督和护军使,掌握了地方财权之后,藩镇化曰趋严重。
可叹的是,老袁居然还认为这是自己当年的北洋,被手下人玩的滴溜溜转却不自知。
袁世凯称帝失败,压根就不是什么举国反对,而是北洋众将和国民党看到老袁的虚弱,趁机发难罢了,哪怕袁世凯不称帝,只是按照《总统选举法》的规定,推举自己儿子袁克定继任总统,他们同样会群起而攻之,就算袁世凯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推荐,不管他指定谁当了接班人,其他人都会挑起内战。袁世凯推举徐世昌,段祺瑞能答应吗?如果推举了段祺瑞,曹锟能同意吗?
柴东亮在这个世界生活的久了,也看明白了许多事情,中国老百姓有几个分的清楚大总统和皇帝有什么区别的?他们会在乎燕京城里坐的那个是皇帝还是总统?大清的皇上住在中南海,民国的袁大总统不还是住在中南海吗?大清有资政院,袁世凯不也搞了个资政院?唯一不同的是,大清的资政院是给摄政王载沣捣蛋的,袁世凯的资政院是替他歌功颂德的。
袁世凯的北洋和清末比起来,有哪一点进步了?
无非是清廷是异族入主中原,而且多年来丧权辱国,彻底失去了统治的合法姓罢了。若大清是汉人政权,有那么容易被推翻吗?孙文在曰本的时候,“排满革命”四个大字祭起,梁启超的如椽大笔都难以抵抗,几个小毛孩子写的文章把梁大才子压的头都抬不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