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颠覆的假想 (第4/5页)
这并没有出乎现场许多人的预料,就好像博士论文答辩是走个过场,给大家一个可以下的台阶。
一级正教授的职称迟早是要给的,就好像院士肯定要上的。
只是多少让人有些唏嘘。
毕竟别人可能要花大半辈子才能走完的路,这家伙不过二十多岁就走完了。
卓明谦甚至怀疑学校就是在为宁孑明年上院士铺路,毕竟如果明年宁孑增补上了院士,如果还不是一级教授多少有些不好听。
而且院士每两年选一次,每次选举从提名到最终确定名单差不多要十个月。
今年12月上教授,正好过完年到了二月正好就开始新院士提名,明年这个时候正好差不多就是增补院士名单对外公布的时候,这时间点卡的让卓明谦只觉得叹为观止。
至于新增院士提名需要三位院士写报告,这对宁孑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不提范振华,卢正月两人会无脑帮宁孑写推荐信,光看一次论文答辩就来了八位院士,更别提宁园这次还挖来好几位院士……想到这里卓明谦钦羡的看了眼,站在宁孑身边笑得如同花一般盛开的陈理想。
学生已经是一级正教授了,导师升正教授还会很久吗?
等明年学生都是院士了,导师成为院士还远吗?
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
就在卓明谦心头万千感慨的时候,三月已经将署名为宁孑的新论文发给了世界知名科学期刊《科学》的投稿系统之中。
这是一篇涵盖了数学、物理、天文多层次的论文。
从提出构想到论文完成总计耗时五小时零三分。
其中绝大多数时间其实是用于计算的。
宁孑在系统数据库里宁为不等式的基础上,改进了公式,三月再根据这个公式跟构想,计算出了几种可能性。然后公布了出来。
能如此快的完成论文,除了三月本身就是论文快枪手,在有了较为详实的计算数据之后,能快速生成文档之外,更因为这篇论文其实结构也非常简单。
提出猜想,然后给出计算方法跟结果,然后直接抛出结论。
至于对不对,其实不需要太多的物理学验证,只要引起天文学家的重视,天上的太空望远镜足够给力就OK了。
所以严格来说这篇论文新颖性虽然够,但并不是那种传统证明过程极为严谨的数学论文。
事实上许多推导过程都直接省略掉了,然后直接给出了结论。
对于许多科研新人而言,这种论文投顶级期刊,最大的可能是直接被编辑丢进垃圾箱里。
不过这篇论文署名是宁孑,投递人是三月,待遇自然是不太一样的。
尤其是三月甚至比宁孑更期待这篇论文的结果得到验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