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帝国邮政司 (第2/5页)
公交车的风潮很快便席卷了长安城。原本乘车可是贵族的特权。如今平民百姓乃至小商贩也能乘车。虽然他们是钻了律法的空子,车舆上并未设置代表地位的冠盖,更未用驷马驾车,但仍免不得让不少因循守旧的御史们跳脚不已。
然而景帝却对成摞的弹劾奏章视而不见。他如今正仔细斟酌太子刘彻的进谏。希望少府尽速设立帝国邮政司。进而实现民间通邮。
其实汉代已有极为完备的通邮机构设置,统称为“邮驿”。细分为“邮”、“亭”、“驿”、“传”,具体划分为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和“传”级别相同。所不同者“传”用车,“驿”用马。
早在汉高祖刘邦上台之初,就着手强化邮驿制度,在中央一级的九卿官职中,设置了许多官职管理邮驿。
比如少府中的尚书令,专管政府公文收发;少府中的符节令,专管符节的分发管理;大行令一职,兼管邮使的接待;御史大夫兼管邮传,对使者的凭证进行监察。在州、郡、县三级管理系统中,郡太守府里最受重视的一个官职便是“督邮”。
与邮传关系最密切的,还有九卿中的卫尉,其属下有一类官员叫“公车司马令”,负责接待由传车迎来的民间贤士。这些贤士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关心国家大事,怀中揣着对政府的建议,满怀激情地上书论事,把涉及国计民生的提案转呈朝廷。
然而,这所有的设置,完全是为了满足政府和贵族们的需要。平民百姓想要传达信息,只能花费高额的金钱,托邮卒稍带一部分信件,或是交由商队传递。所谓家书抵万金,不但是指家书中的情谊,更表现出在古代远隔两地的亲人间想要传递信息是何等的困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