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谋天下 > 288 偏科

288 偏科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这也是造成了大唐官员严重偏科,在创造社会展进步的道路上,严重的拖后腿,不过也就造就了一大批的诗人,以及流芳百世的诗赋。

进士基本上就是吟诗作赋,所以进士能够及第(中选)者居多,不但造就了大量的诗人,也造就了大唐朝堂之上整体偏科严重,军事实力大幅度下降。

明经分帖经与墨义两种,帖经就像是上一世的填空题,《礼记》或者《尚书》、《春秋》又或者是《论语》等经书,翻开到任意一页,把中间或者上下部分盖住,你只要能够准确无误的填上来即可。

墨义便是让你给一本经书的一句话或者多句话做注释,做的好自然分就高,做的不好分自然就低,存在着很大的人为漏洞,完全靠判卷者的主观思想来打分。

扬武跟着李弘一路走来,听着李弘一路上念叨着这些科举制度的利弊,以及对文人的不满,但身为一个太监,他也不敢说话,只能是听着太子殿下跟话痨似的一个人念叨。

有的就是坊里之间婚丧嫁娶时,需要文人的学问为“文盲们”写个帖子等,或者是在婚俗、丧礼的制度上,让百姓们严格遵循。

而这也就成了他们让人仰慕的条件,加上每天羽扇纶巾、之乎者也,以及朝廷重农抑商的策略,文人想要不出头不受尊敬都有些难。

而每家每户要是有个什么“疑难杂症”之事,先想到的也是找学问人给自己出出主意,让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自己只要遵照执行就好。

如此一来,文人的社会地位在百姓的众捧下,自然是比其他行业要高出太多,何况还有朝廷要倚仗他们的才学,想要不崇高都难。

但能够入仕为官、造福一方者,却很难在清贫士子中脱颖而出,大部分人还是得依靠九品中正制,依赖于五姓七家的推荐,才能够捞的仕途一道走上一遭。

“狄仁杰就是以明经及第的吧?中书省中书令裴炎也是吧?三省六部好多人都是吧,反正不是明经就是进士及第,要不就是五姓七家推举的。”李弘没头没脑的问了扬武一句,又开始自个言语上了。

自前隋开始创制科举,到如今咸亨元年,大唐用了五六十年的光景,就算是加上当今陛下的有意打压,五姓豪门依然是为朝廷输出人才资源的最大源泉。

科举制度的建立,在五六十年的光景中,步步维艰、寸步难行,清贫士子的眼光、高度不够,就算是入朝为官,也很难作出什么骄人政绩。

再加上又喜欢模仿以及心里上推崇五姓七家的思想,这几年的科举,其实更多的还是出自五姓七家。

何况现今的考试科目: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等科目中,明法、明算、明字又不为人重视,所以大部分人又都是出自于明经、进士两科。

朝廷也无法限制文人士子的严重偏科,于是没几年的功夫,基本上明经跟进士则就成了常科,也让文人士子们削尖了脑袋,扎堆儿往里面冲。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