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别无选择 (第2/5页)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看着商师傅准备的食补料理,自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在天地阴阳方面结合中医理论,以食物为基础的疗养方子,让人不觉惊叹。
招待所这边的厨房还算是宽敞,傻柱是没有伸手的,杨老二和师兄魏巍用着一个灶台,那是给招待所里客人准备的饭菜。
至于今晚领导那一桌,自然是由钱师傅和商师傅一同准备。
可不是比较,而是李主任习惯了钱师傅的手艺,就算是品尝判断新来厨子的技艺,也不用因噎废食对吧。
四个灶台,一个用来蒸米饭,一个是杨老二的,一个是钱淑彤的,一个是商德彪的。
当听说领导们到了包间以后,厨房里便没了扯闲蛋的工夫,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此起彼伏。
商师傅的手艺多在炖菜上,毕竟食补讲究的还是滋补,少有爆炒的火气。
但这话也不绝对,你要说葱烧海参有营养,那确实不能犟嘴,毕竟男足吃了都说好的。
先凉后热,盘、碗、碟、盅、锅,各种容器盛着珍馐玉瑶上了桌,后厨的节奏也慢慢的放缓了下来。
直到商师傅的最后一碗汤被服务员端走,厨房里算是歇了下来。
有学徒的工人紧着时间刷碗刷锅收拾灶台,更有学徒往外收拾着厨房垃圾。
钱师傅定的规矩,厨房必须干净整洁,今日事今日毕,多晚都得收拾干净了才能下班。
傻柱今天算是当评委了,拉了有些忐忑的商师傅在厨房角落的小餐桌坐了下来。
这边是给厨子们吃饭喝茶休息时用的,有这种待遇可不是他们骄傲自大。
经常下厨房的人都清楚,做完一大桌子菜,厨子就饱了,什么都吃不下。
专业的厨师更是如此,他们要吃上这顿晚饭,要么提前,要么延后。
提前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这个规矩,基本上都是延后。
所以这会儿桌上摆了几样跟刚刚端给领导那边一样的菜,都是他们多备多炒出来的。
就是这一点,连当初刘岚在这边管事儿时都没有多说话的。
厨房自成一体,只要不是往家里端,怎么吃,怎么用,都得听厨子的。
当然了,似是傻柱那般往家里带的也不在少数,可也得有时有晌,有一套规矩。
“您甭担心,就依您那手艺准没问题”
傻柱宽慰了商师傅一句,随即看了看独自坐在里面的魏巍,以及他身边的拐杖。
“魏师傅,咱们认识的时间可不算短了,您这终日里沉闷着,看着不像是天生的吧?”
“何师傅”
杨老二见傻柱扯闲蛋逗自己师兄,赶紧提醒了一句,随即眼神便观望了师兄一眼。
魏巍端着饭碗的手一僵,抬起头看了看傻柱,微微一笑道:“何师傅对不住,我话不多,您说您的”。
“是我唐突了”
傻柱见他客气,连连摆手道:“咱们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还真没正经聊过呢”。
钱淑彤沉默地坐在那,端起饭碗尝了尝鸡汤,这是商师傅的手艺。
商德彪正担心着自己的工作,这会儿发现桌上的气氛不对,赶紧敛了心神。
进厂是一坎儿,跟同事处好关系又是一坎儿呢。
魏巍不清楚何师傅的关注点怎么就落在了自己身上,这会儿低着头并没有作答。
就在气氛凝固的时候,有服务员找了过来,说是领导吃的好,叫商师傅过去说话。
商德彪惊喜的一抬眉毛,听着众人的恭贺声矜持地做了个揖。
傻柱笑着推了他出门,提醒他不要在这里耽误时间,让领导们久等。
饭桌这边师徒三人对视一眼,均隐藏了情绪,只当何师傅刚才没有提起这个。
傻柱也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借着送商师傅出门遮掩过去,再回来只说今晚的饭菜,没再看向魏巍。
-----------------
周二这天下午,李学武正在办公室里看着资料,是羊城转过来的,关于同五丰行的合作细节。
食品加工厂的投建工作有序进行,机械设备由五丰行负责采购运输,并且指导安装。
而在食品原材料以及货物运输上,五丰行那边提供了一些帮助和支持。
这里不得不提到五丰行在内地的“三趟快车”。
港城以两广人士居多,食品崇尚“生、猛、鲜、活”,但港城土地狭小,食品必须主要依赖内地供应。
六十年代初,“供应港澳鲜活商品三趟快运货物列车”应运而生,也就是李学武手中文件所提到的“三趟快车”。
货物从华中、华北和华东地区运到深城,由深城火车站运至罗湖火车站,再由五丰行统一分销到港城市场。
五丰行的意见是,从华北到港城的这趟列车时有富余,是否筹备一定的原材料采购事宜。
同时也在考虑食品加工厂的产品是否通过这条渠道到港。
李学武对于货物运输以及原材料采购事宜并不更多意见,唯一的要求便是成本控制,以及品质控制。
在看过手里的资料过后,要求彭晓力组织人手草拟一份计划书,这件事还要请李主任批示的。
李学武有心完备食品加工厂的供应链系统,包括同津门水产总公司商谈的那件事。
但张长明回去近一个月了都没有消息,他也不敢把所有的宝押在对方身上。
所以在跟南方两省的水果经销总公司负责人保持着一定的沟通和联系,随时都能开展合作。
运输永远都是困扰发展的难题,轧钢厂已经在筹备建设第三条冷冻列车了,目前两条列车均已实现全时间运转。
位于津门的贸易管理中心通过电台与各办事处及联合单位协调联系,更是派出机动业务人员前往各地开展贸易业务。
只要业务达成合作,并且财务给出贸易实际价值,这边就会安排采购运输,贸易网络正在磕磕绊绊地跑起来。
虽然会因为制度、信息等因素阻碍工作效率,但对比以前的缓慢,现在已经给了李怀德惊喜。
两条贸易列车就似长龙一般在铁轨上疾驰,驮带的是计划经济下轧钢厂同其他联合单位的市场经济产物。
可以说,这种网络贸易的建设给上面的领导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尤其是轧钢厂恪守本心,并没有主动破坏当前计划经济的平衡,一直遵照上面的指示,灵活实施。
正是因为这一点,有人说李怀德带着轧钢厂在走钢丝,也有人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更有人诋毁李怀德,说他在倒行逆施,是精神的倒退,是拖了社会主义的后腿。
关于这一点,李怀德并没有做出正面回应,无论是联合贸易,还是对外贸易,见着了真金白银的他,内心无比的坚定,赚钱的心不可动摇。
昨晚在招待所,他再一次品尝到了权利的美味,听着商师傅讲述食补药补的作用,以及对方此前的工作,他真是感慨万分。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