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我要做首辅 > 第349章 朕保你一世富贵

第349章 朕保你一世富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而对于东南的大户来说,就比较郁闷了,他们要把自己辛苦烧制的瓷器,好不容易纺出来的丝绸,低价卖给朝廷,眼看着郑和拉到海外,大赚暴利,他们只能眼巴巴看着。

彪悍的朱老四当家,他们不敢说什么,等到朱棣一死,后面的皇帝就没有他那么神勇,郑和船队很快被叫停,甚至连海图都给烧得一干二净。

唐毅对于文官集团鼠目寸光,自私自利的行为,是一万个鄙视,不过他也是文官集团的人,戳穿西洋镜没有任何好处。他要做的是吸取以往市舶司失败的经验,从贸易的直接参与证,变成管理者,不再卖东西赚钱,转而收税赚钱,从和各大家族豪商竞争的对手,变成居中调解人。

用唐毅的话说,就是建造服务型市舶司!

“启奏陛下,臣的设想是这样,先颁布旨意,确定开海地点,而后向大明境内的商人颁布贸易许可证,申请许可证的同时,需要向市舶司在钱庄的账号存入五千两押金,这一笔押金是他们财力的证明,财力不足当然不能参与海贸。同时夷狄商人登6,也要先把携带金银存入钱庄,拿着开据的银票进行交易,等到离开大明的时候,一起结算。这么做的好处是能确定是否为真的海商,也能了解夷人的财力情况,便于监管,免得倭寇趁虚而入”

唐毅仔细研究明代市舶司的运作之后,有种大失所望的感觉,因为这玩意和印象中的海关差距太大了。

对于市舶司来说,通夷情是要使命,什么意思,就是接待外宾,展示****气度。每个市舶司都有固定的接待对象,广州是针对安南、爪哇、暹罗、福州是琉球,至于宁波则是日本。更为讽刺的是老朱同志还制定了“厚往薄来”的政策,并且被历代奉行,很多进贡使团带来仨瓜俩枣的土产,换走大明宝贵的金银丝绸瓷器等等,每次朝贡,都赚得钵满盆满,甚至刺激得一些人假冒使者,骗取赐。

在这种情况之下,市舶司根本就是赔钱的,只能靠着卖丝绸瓷器弥补亏空,好在丝绸瓷器的确值钱,市舶司能维持相当高的获利。

但是,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市舶司要想大卖货物,就要有货源,市舶司自己的作坊不够用,织造局的还不够用,到后来,甚至要从大户手里征用。

看到这里,唐毅的脑子立刻涌现出四个字:与民争利!

唐毅侃侃而谈,不少人都欣然点头,包括何鳌在内,他和李默那种纯粹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不同,老头子的确担心会招来倭寇。

可是按照唐毅的法子,正常的商人自然会上交金银,倭寇能做到吗?

即便他们也换了银票,等到离开的时候,什么也没买,肯定会引起疑惑,市舶司自然就会调查。

何鳌频频点头,觉得唐毅是老成谋国之法,可是其他人才不会这么想呢!

严世藩激动地脸上的肉不停跳动,一个许可证就是五千两押金,一百个就是五十万两!五十万两啊,难怪唐毅说不用花一文钱,敢情在这里等着呢!

后世有很多人都疑惑不解,为什么郑和下西洋,只有区区七次,而后就戛然而止呢!有人认为从此中国就自绝于海洋之外,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事。

郑和船队停止之后,东亚的海面上依旧遍布大明的船只,维持了一两百年之久,唯一的区别就是从官方船只,变成了民间船只。

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吗?

是,也不是!

对于朝廷来说,每一次贸易都带来巨额利润,朱老四正是靠着这些利润,做出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功业!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