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立国云中 (第3/5页)
对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而言,最重要的无非土地政策罢了。
因为地盘扩张过快的缘故,能够严格按照苏游早在南中时候制定的国策走的地方,有且只有三山而已。
移民们到达三山之后,便会在三山开垦荒地,三山实行的土地政策是“手快有,手慢无,多劳多得”;可到了幽州和河北之后,苏游实行的却是“平均地权”的政策,——政府把土地从原来的地主手上收回之后,重新把土地定量分配给百姓。
幽州与河北的土地政策,与旧隋的政策没有太大的区别,多的只有“土地不可交易”一项而已;至于后来归附的山东、中原等地,则因为战乱还未平息而依然实行的是旧制度。
苏游在回三山的船上想得最多的,便是这土地政策,商鞅变法中的主客民制度显然是他想得最多的。
“主民客民分业,重奖杀敌强兵。”
商鞅把原来秦国的农民叫主民,秦国称霸西戎以后,土地面积很大,人口少,而和秦国相邻的是从晋国分出来的韩、赵、魏,这三国人口多、土地少。
商鞅把韩、赵、魏三国的农民吸引到秦国种地,这三国的人只要到秦国来,秦国就给他们土地、给房子,且前三年不用服劳役。
这样一来,韩、赵、魏的很多农民都被吸引到了秦国,从韩、赵、魏三国到秦国的农民叫做客民;相对的,秦国原本的农民则为主民。
商鞅变法规定,主民主要是当兵,客民主要是种地;主客民制度,与罗马帝国的殖民政策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通过政策吸引帝国的农民到自己的领地中种地,显然比与帝国死拼更为有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