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要钱还是要脑袋(求月票) (第2/5页)
因为就这些乞丐中,许多都是跟朱元璋,或者淮西文臣武将集团,俗称老乡会,那可都是沾亲带故的。
基层的知县,官吏敢于欺压,过上一段时间,就有乞丐到京师告状去了。
这样的事,可不是说说,而是真实多例。
像是在京师住着的淮西文臣武将,听着小时候的伙伴,亦或是熟人,不但沦为了乞丐,还遭人欺辱,会是怎样的心态?
尤其不过是小小知县,甚至是衙役,那还能有半点顾忌。
这样的事情一传开,自然就越演越烈,乞丐们也越发的肆无忌惮,不少甚至还打起了朱元璋的名头。
别说地方大户了,官府都得是退避三舍,破财免灾。
大家这么一看,好家伙,这当乞丐可以啊,不仅能游山玩水,还能有吃有喝。
自然干不过,那就加入。
凤阳多数地方,甚至有乞丐热潮出现,尤其是在凤阳先前出现造反被镇压后,越发如此。
这队伍一壮大,规矩自然就多了起来。
其中有几个能识字的,顺着那小说演义里的丐帮,就开始有模有样的学了起来。
许多城里,甚至有丐贴的出现。
所谓丐贴,便是向丐帮缴纳了保护费的大户人家,亦或是临街店铺,便有一黄纸贴于大门右侧。
上有文:一应兄弟不准滋扰。
此纸,丐见之,即望望然而去。大门贴上黄纸黑字的丐条,管叫平日没有叫花子再敢登门勒索钱财,就像贴上门神驱鬼一样有效。
若是遇到不肯交纳丐捐的人家,乞丐头会支使群丐终日登门强索硬要,闹得家宅不安鸡犬不宁,非妥协不可。
往往即使闹到官府去,也不好使。
这些乞丐被抓了,就在牢里待着,混吃混喝,且人数众多,县衙的地牢有时候都关不下,真正的领头也难以抓捕。
因此,丐头按季带著徒弟逐户收取丐捐,平时遇到红白喜事就伸手索讨喜钱,帮徒日增组织愈密,大丐头俨然成为帮主,划界线分地盘,以防止外来的饥民穷汉来占码头。
为了做好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公关,惯例将丐捐分为五份:丐头一份,群丐合分三份,其余那一份当然就是用来孝敬当地官府。
当然,真正的丐帮,不存在什么一统之事,真要是形成大一统的规模,怕就是只得招来大军镇压。
看官府作为与否,一般也只在局部形成气候。
可能是一县,也可能是一府、一州。
皆自家地头顾自家,自家自有生财道。
有了钱财,这些原本破落的乞丐,还会去想整日衣衫褴褛,四处讨要嘛。
自然是不想的,那就只能让别人去干了。
这其中,就涉及到采生折割,流传得久了,这采生折割甚至成了家传的手艺,简直是骇人听闻。
“京师丐帮的孝敬,你们锦衣卫跟五城兵马司是怎么分的,现在治安司有没有参合进来,说说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