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0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残 > 第1055章 箫鼓流汉思(续)

第1055章 箫鼓流汉思(续)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知道古往今来,就久未闻有以南伐北,最终还能取得成功并站稳脚跟下来的例子呢?无论是刘牢之还是陈庆之,最终都要难免功败垂成饮恨在外的。

因此在南方能够成事的势力,在先天格局和根基上就要弱过北地群雄一筹,而基本都是留待日后一统的南朝偏安局面;就算偶有一些豪杰强项,那也多不被人放在了眼中。

但就是这个崛起于岭外蛮瘴之地的太平贼。让他一次次出乎意料的受到了挫败和损失。所以说在军事冒险的利益和收获当中逐渐冷静下来,而竭力求稳占据上风的王重荣心中,有代价的谋和并不是什么耻辱的事情。

毕竟,他这个节帅的位置是在河中镇危难之际乘势发难夺来的。所以,他也不能确保在河中镇再度遇到危难之际,是否有人回想着乘势而起抛弃他这个领头人,或是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呢?

而被迫屡屡分兵在外而四面迎战的现状,却又变相的加剧了这种忧虑和趋势了。因为单独引兵在外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多接触和笼络到士卒的机会。

而在黄河北岸王屋山南麓的大阳桥一带,他同样也要维持一支人马,来阻挡来自对岸河南境内的都畿道兵马,和来自东面河北境内河阳军的双重威胁。

最后在渡河失利反被突袭、流窜于后方之后,他又为了确保安邑、解县盐池的周全,又再度分兵前往维持和守备。这样的话,在他所亲自坐镇的蒲坂城内,可用之兵已然不过两万余。

就算他以及紧急从河中府境内,又征发来同样数量的新卒,以及一万多民夫;但是依旧感觉是不敷所用的。因为,现如今何中正可谓是四面皆敌而处处用兵不止;

而仅仅是与太平军隔河对峙的日夜靡费,对于尚且保全完好的河中镇各州,同样是一个尤为可观的负担和压力。尤其是近些年的河中池盐也开始滞销,又失去了输转塞外和关西的途径之后。

而相对坐吃山空的预期,对于任何一个节镇蕃帅而言,都是尤为可怕的前景。因为那将意味着入不敷出之下,不仅仅是无法在维持体面而奢侈的排场,还有来自粮饷和犒赏不足的军队反噬,乃至是易帅的传统。

因此这些关键性位置和要任,都是掌握在王氏一门及其相关人等手中的。当年王氏三兄弟具在的时候,身为老二的王重荣坐镇河中、兄长王重盈监守陕虢(观察使),还有另一位弟弟王重简则是同州防御使。。

由此形成三足鼎立的呼应之势,几乎是游刃有余的对应着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威胁;就算其中王重荣出征在外,剩下来的另外两位自然而然也会互为抵角的稳住后方局面。

但是现在,在早年王重简奉命支援长安却不幸战死在同州,如今的王重盈和形同羽翼的陕虢二州一同失去的情况下;他也只能以威望和资历都相对逊色的诸儿、诸侄儿,来作为替代。

要知道,当年他就是利用在老家起兵叛乱,而割占了安邑、解县盐池,把持了河中镇最大财院的既成事实,来逼迫身为朝廷委派的正任节度使李都低头,最终才得以完成取而代之的。

所以,他掌权之后就一直小心谨慎的努力维持着地方割据的事实,而不惜向草贼出身的大齐新朝称臣纳贡;又在西军反攻之后就毫不犹豫的抛弃之,而支持自己的兄长夺取和截断了关内与中原往来的孔道。

另一方面,他也一次次兴兵攻打已经露出颓势的河东镇,就是为了消耗掉那些对自己家族长久统治河中镇,可能造成威胁的不安定因素;也是通过新夺取州县土地上的财帛人口,来喂饱自己麾下虎狼之师而令其愈发归心。

若不是从代北之地杀出来那个朱邪氏的沙陀小儿给横插了一手,让他的大军不得不饮恨与北都晋阳城下,只怕他早已经一统河东而坐拥表里山河之富美壮丽了。

然而更让人挠心的是黄王的大齐新朝固然是覆灭了,但是郑堂老的偌大西军联合也败了;最后能够入主关中的居然是那在南方风生水起,而今亦是羽翼丰满之势的太平贼了。

小说APP安卓版, 点击下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