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野死谅不葬(续二) (第4/5页)
此外,类似于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等级下还有三头品、二头品、一头品、平民、奴隶等各个低级阶层,这些阶层属于非骨品。而这些人是没有姓氏,也不被允许使用来自天朝上国的贵文(汉字),因此他们在称谓上都只能加个弓字,比如哪怕张保皋身为拥立新王的权臣,在新罗国也只能被叫做弓福。
因此至于那些越级与下等孤品通婚和留后的,则会被整个阶级毫不犹豫的打落凡尘而成为贱籍所在;世世代代不得翻身。也就是后世朝鲜母继制(孽生子、贱种姓)的源头。所以一旦王权衰弱之后,这些被压抑极狠的地方力量就乘势一起爆发出来,而变成了如今的局面。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能够在一片烂泥潭一般的新罗境内打开局面的,居然一直没有存在感的前通商科主事,如今依旧转任(后勤)筹备局的王启年。或者说在江东攻略结束之后,他就带领好几条船重操旧业的北上探路去了。而当他们因为风浪不得不在新罗沿海的赤山浦(今荣成石岛镇)靠岸时,比较取巧的借用了昔日淮南节度使的名义。
而作为“国朝鼎臣”“南天一柱”的当代淮南节度使高骈,同样盛名远扬在外而传播到了新罗之地。因此打着淮南节衙采办使和渤海高氏旗号的王启年一行人等,居然就这么一路畅通无阻的沿着海岸进入新罗东海岸的良州,最终抵达了位于新罗东岳的吐含山下的金城京;
正所谓是破船尚有三斤钉,虽然王室权威大衰的政令不行。以真圣女王为首的新罗君臣还是颇为热忱的在临海殿,接见了这一行来自“淮南”的使者;在接受了铜镜、茶团、漆器、锦绣等礼物之后,也馈赠了海豹皮、缣布、玉石等土产作为诚仪。
当然了,更关键的是取得了对新罗贸易权上的通许王书。虽然如今王权不振而政令难出金城左近,但是拥有这点大义名分再加上渡海船团所拥有武力基础,和后续支援为后盾;已经足以在新罗沿海的地方上,就此占据一席之地了。
而在另一方面,虽然新罗地方穷弊不堪而战乱绵连,但是作为汇聚了天下贵族所居的王京,在举新罗九州五京之力的供养和维持之下,已经发展为拥有178936户、1360坊,号称是“城中无一草屋,接角连墻,歌吹满路,昼夜不绝”的大都邑。
因此对于渡海而来的,哪怕是在中土也是富甲东南著称的“淮南物产”;同样拥有极大的兴趣和消费渴求。尤其是唐地的书籍、笔墨和纸张,在当地可是一价难求的十数倍厚利。乃至在和白会议上,促成了在九州五小京之一的金海京(庆尚南道金海市),建立所谓的“淮南馆”决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